昨天抽空收听了父母觉察与觉醒。听后感受到父母的觉醒是孩子的幸福。
作为父母,我们大多都是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面对孩子不同阶段的问题,我们有时束手无策。
在课堂上,赵院长分享了两个问题:一是成为父母后,你想如何与孩子相处,二是在生活中,你是否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对这两个问题,我深深进行了思考,想象我每个阶段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以及与女儿相处的模式。其实在我的童年,父母都是爱我的,我一直是个乖乖女,包括上了大学后,直至上班了,我仍然很听父母的话直至在婚姻问题上,我出现了叛逆现象。对我的选择,父母坚决反对,我是义无反顾的要嫁人。违拗不过,我坚持走进了婚姻生活。不过还好了,我的老公是一个责任心比较强的人,对家庭比较负责,我呢也在婚姻生活中变得比较包容,虽然也有打打闹闹,但更多的是和谐幸福,比起父母的婚姻,我们的生活还算是幸福吧。回忆自己,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叛逆现象,这就是生命中蜕变吧。
回忆与女儿相处方式,由于教育孩子能力有限,我一直沿用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女儿的教育一直没有头绪,除了学习上的问题,我丝毫看不到女儿的优秀的地方,难怪孩子给我痛诉,别人都夸我优秀,唯独自己的父母看不到,看到我的都是问题,碰到这样的父母,真是痛苦。
这样的相处模式带给我的思考是,在今后与孩子时,亦朋亦友,亦威严亦亲切,看到孩子的优点,用积极心理学与孩子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用韦老师的话,我们始终围绕在孩子的前后左右,让孩子感受力量和安全。
在生活中,虽然我教育孩子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孩子如果主动参与家庭活动中,我不会阻拦,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其中,目前女儿在厨房里做饭手艺不错,儿子也能包饺子,蒸米饭这些基本功。孩子们也非常乐于厨艺展示。
但是我在生活中,仍然把学习看得太重,在儿子的学习中,我仍然会有情绪出现,儿子经常说我们老师说过,啥样的父母啥样的孩子,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做个好妈妈,慢慢地,我与儿子的关系越来越好。成长的过程也是一场修行,但愿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成为菩提观音,让孩子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