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与《后来》
提起刘若英,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后来》这首歌。当然她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作品,比如说:《为爱痴狂》、《很爱很爱你》、《天下无贼》、《粉红女郎》等等,但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应该就是《后来》这首歌。
刘若英也坦承自己有一首歌,让她唱起来最为心痛,因为她总觉得是在唱自己的故事;这首很多人都很熟悉的歌曲《后来》,歌中描述历经多次失败恋情,后来才明了因为年少轻狂,轻易放弃的一段感情,是多么的可惜。这是写给爱后悔的人唱的。
事实上,不只刘若英,很多曾经结束恋情的人,听到这歌也都很有感触,也让这首歌广为传唱。
而我们之所以这么喜欢这首歌,大概是因为,刘若英的后来中,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后来。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都说人这一辈子,最害怕突然听懂了一首歌。因为等到听懂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所以《后来》这首歌成了我们过往每段感情的寄托,每一句歌词都写的那么深刻。
以至于刘若英首次执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借用和消费《后来》这首歌,很大一部分也是打着《后来》的旗帜来讲情怀。
刘若英和他的朋友们
电影还未上映,几首主题曲和插曲就已经成了大热门的歌曲,演唱者陈奕迅,五月天,田馥甄,个个都是华语乐坛的当红歌手,足见奶茶妹的好人缘。
奶茶妹首次导演,好友纷纷保驾护航,导演张艾嘉,演员田壮壮,制片人刘一白。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制片人刘一白,他的作品,《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几乎已成为烂片的代言人。看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对《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至于制片人的刘一白的强项,可能就在于影片宣传非常牛。这或许是《后来的我们》预售高涨的原因。微信指数爆棚、百度指数爆棚、微博指数爆棚、猫眼想看人数接近80万。《后来的我们》热度高、预售强无敌、大卖指日可待。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大鹏导演的一部作品《煎饼侠》,噱头满满。当然也很有诚意,《煎饼侠》最精彩的部分都在预告片里,大家靠看预告片就好了,根本没必要再往电影院跑。
在中国影业现在的大环境下,营销炒作非常火爆电影,基本上都是虚有其表的烂片。
首次担任导演的刘若英,和其他明星跨界导演一样,都把电影定位为拍给所有人的电影。“希望每一个观众在电影中寻找到自己”,既是这一类电影共同的追求,也是集体的套路。
后来的我们
该片讲述了一对男女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相识,从那之后,二人的命运便联系在一起,历经恋爱,分手,错过,重逢的故事,影片跨越了男女主人公十年的爱情经历,两人从相遇,相知,相伴到相对,相负,相弃,再到相念,相忆,相惜,相会。
《栀子花开》大卖,一样靠一首歌卖情怀。躲过了《栀子花开》,终究还是没有逃过《后来的我们》。我想以后如果再有哪首经典的歌被改编成电影,我们就要好好观望一下,到底还要不要再去为了情怀而情怀了。
流水账一样MV式的剧情,金句堆砌的台词让人感觉男女主角在念好句子集锦,矫情,尴尬,就是没有情怀。这不是后来的我们。老爷子最后的那封信,全片唯一泪点,和电影无关:缘分这件事,不负彼此就好,不负一生太难。
分手多年后,男女重逢,所有的如果都被女主否定,逼的所有后来都只能感慨。所有如果开头的句子,在剧中都显得特别的生硬。
电影《后来的我们》最后,奶茶熟悉的歌声响起,伴着《后来》。
观后感
我想很多人去电影院看这场电影都是出于缅怀逝去的青春,或者想在电影中弥补当年的遗憾。结果只能呵呵。
为赋新词强说愁。简直是生拉硬扯,电影三观都不正。尤其是十年后两人再见面,竟然在酒店里怀念过去!就不能找个咖啡馆坐下来好好聊?虽然结婚了,还是最爱着前任。喝的半死还差点啪啪啪,最后还送对方回家。这剧情真的是神来之笔。
哎呀,38元的电影票,权当买了一场演唱会,一半给后来,一般个给他的朋友们。顺便奉劝各位还没看过的朋友。与其花几十块票钱去看本片,还不如花几块钱冲个会员,把这些歌曲下载下来,循环听两小时来得感动。
可能有些人会说,片子演得很好啊,精湛的演技加上富有感情的台词,情绪的把控恰到好处,揪住了观众的情感之门,肉眼之间传达出的情感变化,尘封在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一下就涌上了心头。
说的好,你就适合看这种电影,这种片子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你的评论也很到位,金星经典手势:完美。
最后的我想说的是:不是针对哪一个,我是说中国的电影圈,真的是阿猫阿狗都能当导演。然后呢,拍出来一堆垃圾,终于让我们很多人明白一个真理,国产跨界导演,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真搞不明白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跨界演员,跨界歌手啊,跨界导演啊…,摸摸自己的良心,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了吗?歌手就不能认认真真的想着怎么把歌唱好,演员就不能想着怎样把角色演好。什么赚钱就什么就一窝蜂的往里钻,为什么说现在一提到“国产”就想到一个字烂!你们这些人心里没点13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