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里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每每读起,总是忍不住落泪。该有多深情,才写的出这样的文字。
那年他十九岁,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在最美好的年华里,迎娶了年仅16的王弗。对夫妻而言,洞房花烛夜无疑是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所以苏轼才会在新婚之夜写下“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以此来纪念自己与妻子的美好时光,可谓是情深意浓尽在不言中。
婚后二人感情也是极好的。暮春,二人一同踏青赏花,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仲夏,二人游湖戏水,才子佳人,其情深深;深秋,二人共度佳节,把酒言欢,其爱浓浓;寒冬,二人踏雪寻梅,两相欢愉,其景美美。
王弗知书达礼,温婉贤淑。刚结婚时,苏轼并不知道王弗颇通诗书。后来,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友人来访时,王弗常常躲在屏风后倾听他们的谈话,待友人离开,再将对此人的看法告知丈夫,结果无不言中。苏轼对妻子的才华感到诧异,王弗也并不因此骄傲,反而对丈夫更加关怀备至,夫妻俩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公元1056年,苏轼与其父、其弟一同赴京赶考,途经洛阳,写下《一斛珠洛阳春晚》,以此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洛阳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览美景,思佳人,景动人心,瞬息千里,他年他月,何时才能执手再重说?
王弗于苏轼而言,或许是远行时的牵挂,寒夜里的温暖,是他生命中最璀璨绚丽的烟火。她不求自己的丈夫能有万丈光芒,也不望他能建功立业,有多大成就。自始至终,她所愿的,也不过是和身旁的这个人从年少到年迈,看尽人世悲欢后,还能执手相伴罢了。
可惜天命无常,岁月无情,纵使恩爱如他们,也未能完成相守一生的约定。王弗去世时,年仅二十七。所余一子苏迈,也不过六岁。这对苏轼是沉重的打击,内心的绝望,悲痛,是不言而喻的。王弗去世当年,苏轼写了“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佘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通达如苏轼,最终也信了“断头烟”的说法。(断头烟是指未烧尽就熄灭的烟。相传以此烟供奉佛祖,来世会与亲人团聚)夫妻恩爱十一年,也不过落得个阴阳相隔的结局。
公元1075年,苏轼梦见王弗。醒来后,月光洒在他的脸上,也洒在他当年亲手栽种的树上。树木茁壮成长,而他,却满是沧桑。“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月光映在墓碑上,明晃晃的几个字清晰可见:“苏门王氏之墓”。
思念汇聚成海,他提笔写下《江城子》这首千古悼亡名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或许每个人的生命里,早就注定有那么一个人,魂牵梦萦,念念不忘。
念念不忘的,或许是那段岁月,或许是,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