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看了欢喜的用印象笔记打造高效写作系统的课程,对于写作系统的标签建立,我打算按老师的方法,打磨实践。
虚构类的写作分为,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
非虚构类的写作分为,概念,科普,论文,观点和干货文章
虚构类的写作标签分为11类:标题,开头,结尾,幽默,比喻,动词,感动点,类比,过渡,环境描写,词语用法
非虚构类的写作标签分为6类:概念,人物,故事,观点,方法,金句
喜欢课程中分享的一句话,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系统,就像建立一个仓库,穿起一根针线,然后不断的去用时间和行动耕耘,最终把自己活成一个资源!
如何去审视一篇文章的结构?
《透过结构看世界》识别概括技术的三个步骤:
一,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
1.确认哪个观点是结论:首先,寻找结论的指示词,比如:因此,由此可知,等,其次关注文章几个重要的位置,比如开头、结尾,然后要多问一问自己,“所以呢”
2.找出支持结论的理由:首先寻找理由的提示词,比如:由于,因为这个原因,等等,其次,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呢”
3.找出支持理由的事实:数据,事例。
确定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也就是结论,首先他是一个观点,找出作者观点性的语言,其次找找论据,论据要支撑观点,换句话说就是被论据支撑的论点才能是结论,然后,再判断哪些是事实类的论据?
二,判断-找出对应关系,依据金字塔原理画出结构图,不人云亦云。
三,概括-一句话概括,多套用句式,能帮助自己独立思考。
多读书读好书,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看了后是没有用的,一本好书能带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需要我们认真反复的阅读很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
如何像作者一样阅读?-李笑来
名词-你能感知到的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词汇,不分抽象和具体
动词-描述人或事物行为或动作的词汇,能够被感知的词
形容词-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感知
副词-描述我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感知的感知
阅读时,把名词性成分圈起来,相当于你看到的作者在文章中那一瞬间所感知到的事物。
把形容词成分圈起来,你能感知到作者在文章中那一个时刻,所有的感知。
以上:
第一部分是我在使用印象笔记搭建写作系统时,学到的知识。
第二部分是我在画图时,回过头来反复看的知识。
第三部分,是最近越发感觉到一本好书,是需要重复去读,去感悟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