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争辩”,扭曲的脸和直指相对的画面便印入脑海。生活中,不少性子急躁的“直肠子”年轻人,遇到一点小事就喜欢与人抬杠,无论这件事是否值得他去争辩,恨不得最后对方向他跪地求饶,他才肯罢休,似乎从中能得到一种满足感。但无意义的争辩除了显示自己的好斗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别让自己像个动物
当你想要和别人争辩时,请先梳理一下心情。人在很生气的时候,是很容易冲动失去理智的,这会让你倒回到动物的状态,受脑中杏仁体里的神经元影响,在非常生气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不正常行为、理性思维并且转换成“打架”模式。在这种情快下,你的身体也会开启 “打架”模式。
此外,你还能发现身体上的症状,像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体温身高、感觉紧张和有时想着暴力。当你感觉有这些症状时,请先停顿冷静一下,试着慢慢深呼吸,这能向你的身体发出信号,你现在不处于危险境地。你的神经系统才会开始恢复正常的举止,并且能够更客观地处理问题。
事情真的有那么糟吗?
有时,一个简单的认知行为疗法,也许有用。记录下来什么会使你生气,想想为什么让你生气,然后再评估这种状态是否如你想的那样糟糕,也许这时你会发现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当你最终决定进入一场争辩,请一定确定你自己带着正确的态度和你心中的正确目标,而不是竞争或者沉浸于无所之争。
不要使用语言暴力
人是语言化的动物,这意味着,语言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的价值感、个性特征,以及诸多的心理伤害,很多时候是在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语言暴力从另一面也反映了人类攻击本能的存在。争辩中使用语言暴力,表明行为人的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而自觉使用语言暴力的行为,则是心理严重失衡的表现。
很多时候由于情绪失控而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可能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伤口。生理上的伤害还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痊愈,但语言暴力虽不会在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里投下不易散去的阴影。
尽量温柔平和的接触
有时我们想要假装不生气,其实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假装不生气,身体其实还是会保持防卫的姿势。即使争辩,也尽量不要耸肩,环着手臂或是太夸张的手势。如有可能,试着坐在你要争辩对象的对面,如果这是你的合作伙伴或者是你非常亲密的人,或许有可能把手搭在他们肩上。记着,争端的目的就是能开心地解决双方的问题。这毫无疑问的要妥协,触碰的力量就在暗示这个。
停下来试着倾听
倾听比说更重要。你必须表现出,你愿意并且在倾听被讨论的问题。的确,在生气的情况下,要仔细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当你努力让自己停下来,并倾听他人观点时,其实也是给自己情绪的一个舒缓。当你再度说话的时候,就会变得更为谨慎。争论不是相互埋怨的比赛,是你向某人表达情感而不是你向他暗示你在指责他。
学会转换表达方式
不需要告诉别人错在哪里或是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将自己处于讨论的中心并且介绍其他人行为的积极影响,来帮助你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别说“你没记得我的生日,叫我很难过”,试着这样说“当你没记住我的生日,我挺失望的,因为你总是想得挺周到的。”这立马使语气变得没那么过激,圈定了那人所犯的错,还能使他们了解你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不要总是翻旧账
当你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不要重复以前的错误和争执。你与别人争执的机会只能提醒以前的错事,你和他们都不能将之改变。当然,你要着眼于现在此刻,所以会有解决办法和调节。
软弱之中的力量
要记得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一定要充满足够的勇气,在承认缺点或者承认错误时,在很多情况下这是解决争端的关键所在。要是所有方法都尽失效,就寻求帮助,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车到山前必有路。
“凡是成功之人,必不偏执于个人成见,更无法承受其后果;这包括了个性的缺憾与自制力的缺乏。与其为争路而被狗咬,毋宁让路于狗。因为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口。”每当我们要与人争辩前,不妨先考虑一下,我到底要的是什么?一个是毫无意义的“表面胜利”,一个是对方的好感。这两件事就如孟子所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需要的是什么呢?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如果真正能做到,却能解决一场看起来永不停息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