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拍写真的时候,给我拍照的人全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留着两毫米的头发,一身黑色紧身衣赘肉突出。乍一看犯罪嫌疑人的错觉。从他们工作交谈时的只言片语中隐约知道他们已有八年拍摄经历,用浓浓的忻州话。
光鲜亮丽的店面放着慵懒的情歌,当我准备就绪进入内部拍摄房间时不禁倒吸一口气。这些小伙子们躺在灰尘布满的背景画之后的一个狭窄的沙发上睡觉,四周昏暗。见我来,四仰八叉的员工懒懒散散动工。
拍照啊?
嗯。
他们工作是不会有表情的,多半是逗我笑。我由此再不喜欢在照相馆照相,虽然浓妆艳抹显得高档华丽,拍照前必须按照摄像师的固定动作,歪头,来,笑笑,露出牙齿。我知道拍出来修整过的照片将是多么美丽,可我也知道拍照时的背景有多么不堪脏乱。卸妆之后的我眼睛会没有神采,可是上妆之后的我笑得是那么不自然。
给我上妆的姑娘们有时会当着我的面和那些男人们打闹,使我不禁猜想他们之间的恋情关系。那个姐姐之前问过我高考毕业刚被哪里录取之后,戏谑的口吻对给我拍照的男子说:“小姑娘十八岁了,考上哈佛啦。”
那男子停下手中的工作,“哈佛在哪里?”
空气凝固了两秒钟,他认认真真地转身环顾四周问四周其他同事,让我惊讶的是他们随即没有大笑来告诉我他们在开玩笑。那个说我在哈佛的姑娘竟然也轻轻摇了摇头。
我心里打了个哆嗦。
由于不经常拍照,不懂拍照姿势,一位男子略显耐心地教我,然而我四肢不协调,经常还要问为什么。他面无表情看着我尴尬地以笑来自我娱乐,最后忍不住了,“真不知道你是怎么考上哈佛的。”他没有笑。说完话之后开始下一动作。
这一刻,我觉得他真的以为我考上了哈佛,毕竟他不知道哈佛在哪里。
我又感到心里一阵冷颤。
开始拍照,举着相机挡在脸前面的男子和周围的人边攀谈边工作,乡音之中我知道了他们今早,中午吃了什么,以及晚上要吃什么,明天要去哪里吃。女孩们终于有了新话题,最新追的一部剧更新到了第几集。
我逐渐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个姐姐说,这姑娘特别爱笑。其实是因为他们聊天用家乡话骂人时候的口吻分外逗人,不知为何笑点大开。以至于呲牙咧嘴有些夸张和丑陋。
那笑容委屈变形。和拍照环境多少有关系。
手续办完,我离开了这里,回头对母亲说,以后就会离开忻州,不常来了。柜台依旧光鲜亮丽,慵懒的情歌让人精神舒缓与平静。
这世界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我深知不能够按照我所认为的固定模式评价。你可以一路优等成绩斩五关过六将,依靠高效脑力获得高薪,国外留学,可我不否认,厨师,司机,修理工,农民工,清洁工,摄像师,他们兢兢业业地在各行业发光发亮,获得脚踏实地的收入,然后儿女平安,夫妻柴米油盐间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平凡但快乐地过这一生,未尝不能说幸福。
可是我从那些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身上,看出了他们未来的八年仍然如此。起码,他们,不够爱这门技术。
拍摄是何等诗意的职业,你可以用你所能记录每一个若干年后珍贵无比的瞬间,可是生活太残酷,年纪轻轻你也只是被迫学了门技术谋生。生活的惯性是可怕的。一开始,只是屈服于眼前的利益和轻松,选择了一门槛低含金量也低的工作,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一点点失去斗志和精力,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找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伴侣, 两个人一起陷入生活的泥潭里,想要向前挪走一步,都比登天难。
我终于明白了我曾经不理解的那句话,读书的人是苦的,但不读书的人更苦。生命依然在继续,生活却早已停滞,停留在你无力改变的那个瞬间,往后的几十年,都是那一天的简单复制。
所以我相信,一纸大学文凭,不仅仅是敲开某个领域的敲门砖,它其实是人摆脱生活惯性的一个出口。
享受更多的资源、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摆脱那些碎片化的,短视的甚至有些愚昧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