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拒绝一切,但不能拒绝成熟。
1
前几天听到两个同事茶余饭后的闲聊,大致内容如下:
A:我的生活太无聊了,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我想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B:我也有这个想法,你准备学什么?
A:我想学瑜伽,既减肥又健身。
B:瑜伽是不错的,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
A:我最近没时间,又要做新项目,又要忙培训,等忙过了这阵子我就去。
B:…
类似这样的对话,是不是也经常出现在你身边,只是切换了其他主题。等过完这个新年,我就开始努力学习;等过完这个冬天,我就开始锻炼身体;等忙完这阵子,我就开始多陪家人;等升职加薪,我就开始着手理财;等孩子长大,我就开始享受生活;等赚到大钱,我就…
“等…,我就…”,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句型,它会让人产生幻觉,让人心存侥幸,让人误以为,只要耐心等待,一切问题都会自行消失,所有烦恼都会烟消云散,那个时候我们步履轻盈,摇曳生姿,全身都是光。这,是一个梦魇,而打破魔咒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刻马上行动起来!
2
拖延症,几乎是全人类的通病。既然是病,就能治。
这话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说的。他向世人发问,掷地有声:面对无穷无尽的难题,你是选择做埋头的鸵鸟,视而不见;还是选择做无畏的勇士,奋起直追?你是仰天长叹,造化弄人;还是创造机会,改写未来?
人生苦难重重,世界纷繁复杂。想要一生顺遂,我们就要学会自律。那么,什么是自律?
自律的核心,就是学习自我照顾,承认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切措施照顾自己。
它是女士们为了挑战地心引力而日复一日的保养之道;它是大师们为了追求卓越表现而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它是精英们勇攀事业高峰而百折不回的日益精进;它是你,我,以及我们所有人,因为尊重自己,而不愿得过且过的强烈意愿。
拖延症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遵守自律的其中一个原则——推迟满足感,它意味着我们不贪恋一时的舒适和安逸,重置快乐和痛苦的先后次序,先承受面对问题的痛苦,再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马克·吐温曾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吃掉一直活青蛙,那么,你这一整天都会感到满足,因为你知道这可能是你这一天当中即将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了。吃青蛙的任务都完成了,还有比这更令人愉悦的事情吗?
优先处理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才是走出困境的正确打开方式。
3
记得有一次在去往成都的动车上,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坐在邻座。当时我挺感慨的,一个女士带着两个娃出门确实太不容易了。但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我的同情心被一点点瓦解了。
列车出发没多久,两个孩子就吵着要吃零食、喝可乐,这个母亲很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少吃这些垃圾食品!一路上,两个孩子上蹿下跳,这个母亲训斥了两次都没有奏效,随即她大手一挥,抓住了小的那个,拎到自己跟前,反手一个耳光招呼了上去。她又咬牙切齿地说道,我都快要累死了,你们还给我闹,都给我好好坐着!这一连串的动作太流畅了,连扇孩子的动作都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停顿,不免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
上面提到的这位母亲,她一边告诫孩子少要吃垃圾食品,但一路下来她自己嘴里的零食就没停过;她一边告诫自己的孩子要端坐,但一路下来她自己四仰八叉的时候也不在少数。她自己缺乏自律,却告诫她的孩子,你们要乖乖听我的话,但是不要学我!
作者说,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亲就像是上帝一般的存在,他们的处事方式就是孩子模仿的最高准则。父母懂得自律,生活井井有条,孩子就会心领神会;父母任性妄为,生活杂乱无章,孩子就会照搬照抄。所以,以身作则是最好的家教,没有之一。
4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读物,它不是鸡汤,却胜似鸡汤,它专治各种拧巴,治愈力MAX。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三月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