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可别等孩子出了问题才着急,家庭教育从来都是赶早不赶晚!

By 阿土菌

 

 

我们去年忙活了一整年的新书《好妈妈,真知道》近期终于要面世了,于情于理我也是时候该搞一篇书评。

不过,书评这玩意若只是干巴巴地硬写,着实无甚意趣,于我个人而言,搞不来也不想搞,所以我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顺带谈一谈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这样一来,我拽起墨来能有更多内容可供掰扯,诸位看客读到这篇文章时也会觉得所看内容的立意更高大上一些。

正文开始之前,我先说点闲话。


今年下半年,我高中时一个交情挺好的姐妹要结婚。

这个消息是我另外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我先叫她狗蛋吧。

我从狗蛋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还纳闷,挺好一姑娘,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狗蛋就给了我四个字:奉子成婚。

哦,那就没辙了。

然后我就和狗蛋攒一块儿商量,到时候新婚礼物要送些什么?

狗蛋说,这么多年的交情,当年还一块儿对着隔壁班班草吹过口哨,谁不知道谁,别搞那虚头巴脑的,送点实在的东西。

实在的,那就给钱。

狗蛋啐我,说礼物和礼金是两码事,啥都给钱,你这是玷污我们多年来纯洁质朴的友情。

我盯着狗蛋没说话。

狗蛋扛不住,愤愤抹了把脸,而后袒露了真相:穷鬼裤兜里摸不出两个红包。

为了符合我们无产阶级劳动者纯洁质朴的气质,狗蛋最后决定送她一摞婴儿擦嘴巾,外加一大箱纸尿布。

我说这挺好,从上管到下,从吃管到拉,大人小孩都能用,全面!


狗蛋让我少哔哔,问我打算送什么。

我想了老半天,决定送那姐们一套《婚姻法》和一本讲家庭教育的《好妈妈,真知道》。

狗蛋说,土妞你这是不想好了,人家结婚,你送这些干什么?

我说哪儿有的事,我就是太盼着她好才会送她这些。

《婚姻法》保障她的人身财产安全,《好妈妈,真知道》护佑她孩子的身体心灵安全。

前者帮她在丈夫出轨转移财产的时候有招可想;后者助她在孩子叛逆中二发作的时候有药可治。

借由这两本“圣典”,我在结婚前就帮她敲响法律和家庭教育的双重警钟,使她得以在婚后还能当个头脑清醒的全乎人。

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先她人之忧而忧,后她人之乐而乐,世间当真是再没有如我这般实在又贴心的好朋友了!

狗蛋觉得我啰里吧嗦这么多简直暴露了我悲观又死抠的本性。她还跟我翻白眼说,人家孩子都还没出来呢,谁这么早就想着安排什么家庭教育?这不是咒人家未来婚姻和家庭迟早要出问题吗?

说到这个我却是不服气了。

难道非要等到孩子大了,出了问题再给她推荐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才算靠谱?提早搞清楚未来的路上哪儿有沟,哪儿有坎,做好导航攻略,打好心理上的预防针,这样不是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冲击吗?

你想要结婚,连未来可能遭遇的危机和风险都没个概念,就这么跟头野猪似的直愣愣一头扎进去,最后要是真出了问题,到底是谁不想你好?

再说了,出事之后朋友熟人再怎么帮忙找补都是马后炮。咱们早早地就做好准备,这不比事后病急瞎投医强?

我跟狗蛋说,这要不是真朋友,我还不会为她想到这一步呢!

狗蛋终是拜服在我这一身穷酸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之下。傍晚的火锅店里,烟火缭绕,我俩相视一笑,相互举杯敬了对方一杯冰镇酸梅汤。



我东拉西扯了这么些有的没的,其实主要还是想说,《好妈妈,真知道》(之后再提到本书时简称为《真知道》)这类家庭教育的书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来看?

有人可能会说了,书名不是已经明示了吗,好妈妈,必然是已经当了妈妈的大龄已婚带娃妇女才需要看喽。

诚然,这部分人的确是本书锁定的优质读者群体,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这门课程是为那些工龄至少五年以上的资深妈妈而单独开放的专属项目。

那些刚刚上岗的新手妈妈,那些还没来得及卸货的准妈妈,甚至就连那些还在育儿项目门前观望犹豫的种子选手,其实都可以,也有必要看一看这本书。

已经当了妈妈的人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办法渡过眼前的难关,而那些还未上岗就位的预备役们同样可以通过这本书为自己之后的人生提前做好打算。

我甚至认为比起那些已经在亲子关系中深陷泥沼的特困群体,那些还在岸上观望的人群才更需要做到对未来心里有数。

毕竟,不管是做什么事,亡羊补牢总是比不上未雨绸缪。



说完了哪些人需要看一看这本书,我们现在来接着问下一个问题。

市面上家庭教育的书千千万,为什么读者要从三千弱水中独取《好妈妈,真知道》这一瓢?

国内市面上家庭教育相关的畅销书籍我也观摩了不少,不能说那些书全是糟粕,只能说当下这个圈子是鱼龙混杂。

我不能在这里跟你拍着胸脯保证,说本书是一本叫人拍案叫绝的旷世奇书、惊天伟著,妥妥的业界顶流,杠杠的行业明珠。其他类似书籍全是渣渣,只有《真知道》才是真绝色,谁不来看《真知道》谁的人生从此就不再完整……

这话不光一般人不信,就连我自己都觉得我这彩虹屁吹得要上天。放宅斗剧里,我这叫捧杀,一看就是反派后妈的勾当。

正经人推书没这么干的。

正经人如果真要推荐,会跟你说这本《真知道》虽然不是无一点瑕疵,但是和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它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这本书有在你家书柜占据一方空间的资格,不至于让你草草几眼略过就抛之脑后,然后不知什么时候拿去卖了废品。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真知道》不是通俗文学,不是鸡汤锦集,更不是什么不是都市情感专栏的大杂烩。

这不是一本和你讲故事,骗你眼泪,赚你感动的故事汇。

其次,《真知道》不是东拼西凑的妙招汇总,也不是亲子斗法的三十六计。你想要来这里迅速抓一条锦囊妙计就回去收拾自己家那个不省心的熊孩子,可能也没那么容易。

这本书认真说起来其实是一本理论工具书。

全书一共有九章,我粗略分了一下,大致能分为三个模块:


了解孩子

第一章  在身心育三分系统中了解你的孩子

第二章  解读你独一无二的孩子

第三章  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了解自己

第四章  外观世界内看自己

第五章  发展我的自我系统

第六章  了解个人的关系系统:外看他人内看自己

了解家庭

第七章  家庭成长的力量:了解家庭文化重要性

第八章  构建家庭文化

]第九章  发展家庭文化

 

针对这三个模块,不同类型的读者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

那些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正着急上火,满世界寻找一个解决方案的父母,这些急症患者想要救急就先看前三章。

第一个模块主要是讲如何了解孩子。

通过这三个章节,你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孩子在身体、心理、教育三个方面成长变化和发展需求,并学会尊重孩子的客观生长规律。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你可以分析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的核心,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找你当前所需的解决方案。

那些没那么急的读者,看完了前三章,可以接着把后面两个模块的内容也看了。


第二个模块讲的是了解自我。

很多时候不光孩子犯了错,其实父母自己也出了问题。父母只教训孩子,而不会自我反思,就算孩子之后一段时间不犯错了,从本质上来看,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父母和子女一块进步成长,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第三个模块主要讲家庭文化的建设。

这部分内容其实不是很好掌握,更像是面向优等生的高阶课程。

家庭,家庭,总不能只是孩子或是妈妈一两个人的事情,全家人一起协力才是建立家庭文化的大前提。

什么丧偶式育儿,诈尸式爸爸都是家庭文化的大敌,所以如果想要把这部分内容融会贯通,你一个人捧着书在那里琢磨没有用,你得把你家那口子也拉上,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才像话。

虽然书名是《好妈妈,真知道》,可是这不代表爸爸就能心安理得地逃课了。


总的来讲,《真知道》这本书是一本系统、全面的家庭教育理论工具书。

它在阅读上有一定门槛,需要读者花点心思去阅读。

作为读者,你要去咀嚼去思考去练习,你得有点耐心,还得有点悟性。虽然这样你可能要在阅读过程中负担更多,但你无需多虑,成长与蜕变自古都是伴随着烦恼与困惑的,孩童如此,成人亦如此。

请尽情地去思索去纠结吧,能在茫茫书海中遇到一本挑选读者的书,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待你在阅读过程中砸么出那么几分味道,你便会发现所谓阅读负担也不过是优质书籍所赋予读者的福泽与财富的另一种美称罢了。



最后我再唠叨两句。

如果你看了本书,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都应了那句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很多问题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在某一年,在某一件事情后才突然爆发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事情,其实早有征兆。

不管在哪里,家庭教育都是赶早不赶晚的。

很多家长非要等到孩子十几岁出了问题才急赤白脸地四处求救,我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才着急有什么用,前面那十几年你早干什么去了?

从来都没有什么“孩子还小,以后就懂事了”的美事。可别想着等到十五六岁才开始教孩子也不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拉锯是一场持久战,要我说,你家那小子三岁在餐桌上到处乱爬,五岁在马路上满地打滚撒泼时,你就早该管管了。

当然了,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为了维护一些必要的人际关系,有些话我不能说得这么直接,显得我像个脑子不好使的憨批二愣子。像这种情况,我最好的处理办法也许就是回以一个礼貌却不尴尬的微笑,然后递给他们一本《好妈妈,真知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