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如何借助来访者对咨询师有依恋和移情开展工作
督导老师:李松蔚
观后收获:
1. 该案例督导是针对咨访关系的督导。
2. 咨询师要把自己的多个角色(咨询师+培训师+公众号作者+学习社群群主)与来访者分开,比如不和来访者在同一个群里,比如提前告知来访者只能在工作层面回应ta,即和来访者只建立咨询的工作关系。(咨询边界)
3. 关于微信部分:最好不添加来访者微信,如果确实要用到微信,可用工作微信号而非私人微信号添加来访者;添加来访者后双向屏蔽朋友圈;咨询结束后,工作微信号添加的来访者微信可保留,私人微信号添加的来访者建议删除,代表关系结束。这些需要提前和来访者说好。(咨询边界)
4. 此次督导用了家庭格盘这个工具,用木偶摆出了咨访关系、来访者重要他人关系、咨询师各角色,通过不同的距离、朝向、障碍物等,让咨询师觉察出各类关系互动问题。此案例中,呈现出“三角化”关系。
5. 咨询边界设置不清晰,除了多角色没分开外,咨询师还允许来访者随时约聊,这些特权导致来访者被这段咨询关系吸引,从而弱化了她在其他关系中需要成长的部分。咨询师要做的是重新设置咨询的边界,让来访者获得自我的成长,而不是依赖咨询师。边界是保护咨询师的一个壁垒,也是帮助来访者去学习另一段关系的桥梁。对三角关系说不,可明确告知来访者只做短程咨询,将来有一天咨访关系结束时,来访者需要在生活中找到并建立一段稳定长久的关系。(此时此地、彼时彼地)
6. 如何借助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依恋和移情开展工作:在咨询边界设定清晰了后,咨询师只表达部分关心,只在工作部分回应来访者,来访者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支持,这也是咨询要在现实中发挥作用,而不是过多的停留在探讨情绪层面。话术:“你的这些情绪我接收到了,那么接下来我可以怎么帮助到你呢?”(引导到现实层面)
7. 如果来访者对咨询师表达不满甚至愤怒,话术同6。
8. 咨询师在面对表述自己不舒服的来访者时,可以用这样的话术:“当你在向我说自己胃痛不舒服时,好像是你在向我发出邀请,邀请我向你表达关心,我想知道,同样的方法,你会不会对身边的人使用?”此时咨询师把自己当作工具,在虚拟的层面上与来访者跳双人舞,引导来访者看到咨询以外的更多关系。
9. 该来访者的自我分化程度较低,即理智和情感的分化程度较低,这种来访者往往会有“全或无”的极端思维,却难以看到中间部分,比如双方可以共赢和合作的部分。
10. 不建议打包收费,比如让来访者一次性预付10次的咨询费。
11. 有时候拒绝是帮助来访者成长的关键部分,拒绝是个中性词,咨询师不要认为拒绝是不好的,也不要认为回应来访者时说“不知道”就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