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一天,回婆婆家上坟祭祖,带着儿子祭拜各位阿太的时候,替儿子轻声念:“阿太,我是赵翊博,我们来看您了。谢谢您!”再没有说什么“阿太保佑我们……”之类的话,因为我知道我们的每一个祖先都是希望我们过得好,无需祈祷,只要感恩和铭记,我们祖祖辈辈的父母都会“保佑”我们每一个,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爱和支持!
祭祖回来,中午在老公的小叔家吃饭,饭后公公他们几兄妹坐在一起喝茶话家常,我虽然没有参与话题,但是这样的画面还是挺美好的。晚上在家和公公婆婆一起吃饭,姐姐和姐夫也来的,两个大女儿都不在家,两个小孩子午睡都还没醒,就我们六个大人和谐地吃饭,每个人都喝了点酒,大家一起碰杯话家常。这样的场景真的很家常,但我却第一次怀着不一样的感恩和珍惜的心情。每年都一样的场景,今年却是不一样的心境,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变,是我的心变了。
晚饭后,我主动提出去舅舅家看望外婆,给老人家带上特质的酥糯芸豆糕和小米糕,虽然我还是不会和老人家拉家常,但是已经往前跨出了一小步,认可自己的行动。
从外婆那里回来,老公他们一家人打了一场家庭麻将,我一边看电视一边陪俩孩子,老老小小一大家子都在一个屋子里,嘻嘻哈哈,吵吵闹闹,我想这应该是公公婆婆喜欢的陪伴方式。
第二天早上,我们要赶往舟山,婆婆照例会让我们带上这个那个的,这次我没有再像以往这也不要那也拒绝,基本都顺着她的意收下,我想这应该是婆婆想要的孝。临出门,我拥抱了婆婆。为这个拥抱我鼓了很久的勇气,设想了很多场景,在临出门前我朝向婆婆说:“妈,我想抱你一下。”婆婆说:“好!”然后我们就自然地抱在一起。抱着婆婆的时候,我对她说:“妈,对不起,前两年是我做得了不够好,是我不懂事。谢谢您,妈!”为这句“对不起”和“谢谢您”,我努力了两年!以前,我总是用理性告诉自己应该感恩,而不是挑剔,知道自己欠婆婆一句“对不起”和“谢谢您”,可是心里的感受不到位,信念没转变,对自己父亲的不满和怨恨一直堵在心里(投射到了婆婆身上),所以每次想做行动却跟不上。外在行为是内在心念的一种表达,只有心念转了,行为才会改变,否则一切理性的想法都只是空想。
此时,清明节回家的路上,更大的挑战是拥抱自己的父亲,我也不知道最终结果会怎样?
现在奔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