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那天,同事推荐给我一部电影,片名是《冷山》。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我用了两天晚上才看完,看完后意犹未尽,又看了一遍,内心除了感动,还有震撼。
电影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在这场从1861年4月开始,到1865年4月结束的内战中,死伤的士兵达到110多万,还不包括平民百姓。主人公英曼是南方联盟中的一个士兵,在从军之旅中,他日夜思念着住在冷山的心上人艾达。艾达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她随着父亲到冷山传教,第一天就被正在做木工的英曼吸引了,尽管仅有屈指可数的几次见面机会,他们心中还是点燃了爱情的火焰。这份爱,支撑着英曼千里迢迢回到冷山去的信念;同样也是这份爱,使艾达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坚信他还会归来。随着南方军队的节节败退,英曼心灰意冷地逃出了部队,踏上了漫漫的回乡路,他需要躲避政府军对逃兵的追捕,他还面临着没有食物、没有住所的困难,但是,冷山,住在冷山的爱人,就是他的信念和航标,他必须听从她的召唤,回去。
影片采用的是双线并行的方式,一条线是英曼向冷山的回归,一条线是艾达在冷山的守望。把两条线贯穿起来的就是艾达写给英曼的一封封信,尽管她写的120封信她只收到了三封。在镜头的穿插中,影片展现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与恶,更重要的是爱情的巨大的力量。
在战争期间,艾达的父亲去世了,家里雇佣的黑奴也离开了,她从养尊处优的小姐变得连生存下去的能力也没有了。她那会弹钢琴的手不敢去捉凶恶的公鸡,只能任鸡欺负自己;她穷困到需要把父亲的遗物卖掉,来换取一点食品;她骨瘦如柴,艰难度日,但是她始终坚信英曼会回来,她在信中写道:“我还在等待,就像我所答应的那样。可是我发现自己孤苦伶仃,不知所措,局促不安,不愿再向哪些没有能力给予的人索取。”更艰难的是,艾达还需要防范凶狠残暴的地方官提格的觊觎……重重的困难,都没有使艾达屈服,因为,她的心中还有爱情,爱情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
他们团聚了吗?团聚了。在艾达和患难之交露比去拯救露比父亲的时候,在战争就要结束的时候,在冰天雪地中艾达一枪射死了一只野鸡之后,英曼出现在了她的视线里,正如之前她在水井中看到的幻象一样,英曼远远地向她走来了。她没有认出满脸胡须的他,甚至向他举起了枪,喝令他“从哪儿来滚回哪儿去!”战争已经使她成了一个坚强的能保护自己的女子;但是他听出了她的声音,虽然她也是满面风尘,但那是日夜萦绕在他耳边的声音啊!面对她举起的枪,他失望地转身,而这一刻,艾达喊出了他的名字。相信每一个观影的人在这里都会热泪盈眶,多么美好的相遇!他,千辛万苦回到了冷山;她,历经劫难等来了爱人。
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没有,短暂的欢愉之后就是永别。在和提格等人的激战中,英曼杀死敌人的同时也中了枪,在满天飞过的乌鸦的叫声中,在捂着胸口向爱人走来的蹒跚步履中,他倒下了,就像在水井中的幻象一样,他倒在了艾达的面前,殷红的鲜血在雪地中洇开,触目惊心;艾达的哭声回荡的空旷的山谷里,撕心裂肺。
不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吗?怎么可能有美好的结局呢?战争摧毁了人们的家园,践踏着每一个蝼蚁般的生命,收留伤兵的善良人被施以了绞刑,战死沙场的士兵的遗孀连弱小的孩子都无力保护……在战争中,生命就是这样的渺小和脆弱,悲剧的结局,更能体现战争的野蛮和残酷。
但还是有一点亮色的。影片的结尾,是战后一群幸存者的欢乐聚会,艾达也养大了他和英曼的女儿,她,是他们爱情的延续。她对他的思念,持续了一生:
有时,我能做到不去想你,是在忙于农场而无暇思考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地充满生机,到处都有你的影子,仿佛你还走在回家的路上。如果你在复活节的墨湾农场看见我们,你就会明白你所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
失去的,再也不会回来;心碎了,再也难以复原。乱世情未了,生活仍要继续向前。
这是一部适合在情人节观看的电影,它会让你相信爱情,相信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