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如何做成长型父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1. 学习教育知识,懂得反思和调整教育方式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现实生活中,从事任何一项职业,都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而唯独成为父母,却没有任何硬性要求。
能否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养育孩子,全靠父母自身的觉悟和学习能力。
有多少家长,还觉得孩子内向就是没用,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
有多少家长,还是习惯于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却不懂得孩子虽小,同样需要尊重和理解?
一般来说,越是不学习、不成长的家长,思维越是固执、僵化,凭本能来教育孩子,影响孩子的一生。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如何教育孩子,也是一门有技巧、需要智慧的课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
孩子2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进入秩序敏感期和物权敏感期,有一套自己的规则,也不喜欢分享,强调“这是我的”、“我来做”。
了解孩子这一发展规律的父母,就会在适当的范围内,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和物权,不会强迫孩子分享、非要让孩子听自己的。孩子可以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内心安全感充足,自我发展良好。
而不懂得学习的父母,则会想当然地以为孩子是故意不听话,于是简单粗暴地“压制”孩子,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建构,对孩子的成长必然是不利的。
再拿亲子关系来说,懂得学习的父母,会主动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明白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于是亲子关系越来越好,孩子的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
但不懂得反思和学习的父母,往往会有一种傲慢心理,喜欢端着做父母的架子,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沟通,动不动就朝孩子发脾气,亲子关系自然越来越差。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那些能够教育出优秀孩子的,无一不是懂得反思、不断学习的父母。
因此,要想真正对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家长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方式,这也是家长自身的二次成长。
2. 坚持自我学习和成长
去年,湖北襄阳一位妈妈一边带娃一边靠业余时间考上研究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据了解,这位妈妈在一所高校做行政教师,生娃返工后她发现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学历高、能力强。为了提升自己,她决定考研。
作为职场妈妈,她要花更多时间工作和陪伴孩子,因此只能在晚上孩子睡着后抽时间学习,常常学习到凌晨。就这样备考一年后,她顺利考入武汉大学电影编导专业。
网络评论里一片赞叹的声音,同时也有一些网友说:
“都当妈了,就没必要折腾了。”
“有这个毅力,还不如花在教育孩子上。”
对此,她在采访中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个社会可能有很多声音都说女性就应该在家里。
但是做了母亲以后,我就想成为孩子的榜样,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
现实生活中,多少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全部的期望和未实现的人生目标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自己对待工作敷衍了事,没有追求,下班回家瘫坐沙发、无所事事,却一个劲地“鸡娃”,想要孩子变得优秀、完美。
自己不学习,成天玩手机、追剧,却批评孩子不看书、不爱学习·····
教育最糟糕的状态,就是父母自己不读书,不成长,却拼命要求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在《教育的真谛》一书中提到“以教人者教己”,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
作为父母,你想让孩子拥有怎样的品质、习惯,自己先做给孩子看;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而且,不光是为教育孩子考虑,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自我,不应该随着孩子的降生而终结。终身的学习和成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活出生命的精彩。
当家长自身的状态好了,内在能量充足,也会给孩子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正如著名主持人杨澜所说: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我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每次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孩子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父母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们如此的充实,见到这么大的世界,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们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
你怎样去做人,你的态度、你的行为,孩子都会尽收眼底。”
因此,我们鼓励每一位家长做成长型父母,通过以身作则的教育,引领孩子走向优秀,更对自己人生负责,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