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谈的有点长,我指的是题目。
社会运动我觉得应该是特指动荡年代,在和平年代说社会活动可能比较合适。朱老写这些信大概是1926~1928北伐战争时期,他是根据当时不读书而空谈革命的社会现状来谈论这个话题,避免中学生误入歧途。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我们不用太干预政治,但可以参照对比看看我们该如何对待社会活动。
“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实现。辛亥革命还未成功,不是制度革命未成功,是思想革命未成功,这是大家应该承认的。”
思想和制度,不只是存在于动荡年代,任何时候都存在思想和制度,只不过动荡年代称为革命,和平年代称为改革或创新。要想建立一个更好的制度,似乎的确应该先思考清楚,俗话说"谋定而后动"。虽然开始可能不能思想到完美无瑕,但前后关系还是明确的,当然后续可能存在动与谋的迭代过程,但似乎谋总是应先于下一步的动。否则,一步错,步步错,错误随着过程发展是有放大效应的。
“总而言之,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其实,
这就是阴阳平衡,这就是太极,
这就是不偏不倚,这就是中庸。
”‘五四’以来,种种运动只在外交方面稍生微力。但是你如果把这点微力看得了不得地重要,那你就未免自欺。“
弱国无外交,所以我们的抗美援朝才显得尤其意义深远重大,抗美援朝之后,中国人才真正站起来了。
前面三篇我写的文章都六百字以上,这篇不到六百,所以开篇第一句说的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