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会泽县原本每年都要举行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由于“非典”没有召开。体中的老师便下到乡村的小学招生,那年我刚好小学毕业。
听说是县里的老师来马路小学招生,老师便把我们全班同学集中在操场上。马路小学的郭庆林校长和我们的班主任高加龙老师向他们推荐了包括我在内的三名同学,当时就给我们三个发了录取通知书。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精致又正式的纸张!上面还有我的名字,当时的感觉是人生达到了巅峰。放学铃声一响,我拿着体育中学老师给我的录取通知书一路飞奔回家,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告诉爸妈。
这是一个不用求人,也不用花钱就可以去县城里上初中的机会。我是异常的兴奋,可是爸爸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高兴,他说:“像你这个样子都可以练体育,那中国在奥运会上岂不是都能拿冠军?”。爸爸泼了冷水,可是我依然不放弃,心想:不就是跑步吗?我天天都能跑呀,不就是吃苦吗?我也不怕呀!在体中每个学生,每个月都有生活补助!最重要的是可以去县城,我自然是要坚持去的。那时候家里也确实不能承担我去县城其它学校的费用,所以最后我爸爸妥协了!
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爸爸带着弟弟送我到学校。记得那时候的体育中学在会泽十字街。全校都有两个训练项目(竞走和田径),由于我的身高不够,我被分到了田径队。每天两次高强度训练。半学期里,有时腿疼得连上厕所都没法蹲下,晚上经常腿抽筋,疼得不能入睡,体育成绩倒数,文化成绩也比不上在普通中学就读的堂弟,爸爸也提议让转学去上县城里的普通中学。可是当时中途转学的话,要交转学费。我又不忍心让爸妈为我花冤枉钱。于是我没有同意转学。老师见我的文化成绩还不错,于是考虑了我的情况,让我加入的学习组(学习组的同学不用参加下午的训练,可以自己在教室看书)。
上初二的时候,学校搬到了体育馆,体育馆一楼是学生宿舍,二楼是教室,没有围墙。随时会在教室听到小贩拖声噎气的喊声“卖烧饼、卖粑粑……”买过几次,就知道都是一块钱一个。于是,哪怕有时在上课时候听见,同学们也不管老师在讲什么,偷偷的把钱从窗口扔下去,再扔出一卷透明胶,拉住胶带的一头,把胶带卷的那边扔下去,小贩便会把粑粑缠在胶带上,让我们拉上来。
到了初三,体育成绩好的陆续被输送到省、市级的体校。去不了的,老师也就不再多管,因为体校能考上高中的并不多,我们上一届只考上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我,那时候也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过。毕业考的成绩很快就出来了,我考了455分,刚好会泽二中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0分。我很幸运的去者海镇上了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