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考古机构,我们主要发掘人类文明的足迹考古,足迹考古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考古范畴,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面貌、社群生态、以及一切由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变成的化石。
8024年,A国古城市遗迹被重新发掘,我们率先入驻并进行城市足迹考古。
3000多年前因为小行星撞击太平洋,海水汹涌地奔向城市以及周围人类存在的区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城市都被海啸摧毁。
6137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迁移,全世界的人类都开始远离海岸线生活,搬到了内陆,许多国家都在那一次危机中成为了历史。
幸存下来的人类开始集聚在极少数的陆地上开启了新的生活。
我们进入A国,通过5000多年前的城市路线图,开始考古工作。
被海水浸泡过的钢筋上面结出厚厚的一层青灰色的沉积物,混凝土块上面起了很多的水泡。我们对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扫描,构建了全息3D影像,在原先的市中心,钢结构主体的建筑遗迹目前还矗立在城市的废墟上,残存的钢结构上面依附了一些贝类化石,建筑主体向西南方倾斜,歪歪扭扭的。
大部分残存的建筑物内都有许多玻璃制品,这些原来是作为窗户跟玻璃幕墙的主要材料。
玻璃非常不容易被大自然消耗,同混凝土一样,他们的主要材料就是石英,而石英本身就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石英非常坚硬,即便被风化掉一部分,大部分都会在千万年中被保留下来。
我在一处远古公寓楼内,发现了古代冰箱,这是一种长方体的大物件。我曾经在博物馆里面看到过冰箱,大大小小的,像柜子一样摆放在陈列室里面。此次发现的应该是一台希尔牌的冰箱,因为在模糊的标签上有“SHELL”字母,我以此而推测。
我沿着残破的混凝土楼梯,一层层攀爬,在一间间公寓里搜寻值得被关注和记录的事物。
在某一处公寓中,我发现一张被浸泡到膨胀的红木沙发。
沙发在古代是摆放在客厅用来给人们提供休息的物件。沙发有很多种类和材质,一般富裕人家喜欢红木或者顶级牛皮制作的沙发,当然装修风格不一样,选择的家具也会出现不同。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会在自己家里添置沙发了,目前主流的房屋都取消了客厅。家作为比较私密的场所一般不让外人随便进出,聚会有专门聚会的场所,原先的客厅都改成了家庭娱乐中心,装上VR设备,可以体验各种虚拟现实。
沙发对面是一台古代的电视机,那时候的电视机做得很笨重,尽管6000多年前,液晶电视已经全面普及,但厚度还有10厘米,与现在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已经没有人使用电视了,全息投影随处可见,很难想象当初的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些笨家伙的。
我还发现了很多人类的骸骨,这些人在大灾难时期都没有成功逃出生天。在一处公寓里,一具人类骸骨的嘴巴里还插着一双筷子。
信用卡、自行车轮胎,毛绒玩具遗骸...到处都是古人类生存过的遗迹。
我喜欢把这些见闻都记录到自己的工作日志里面,考古真的是非常有意思的调查活动,我们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可以去窥探和了解古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巴士车、小轿车、地下隧道发现的古代地铁...古人类的交通工具都彰显了那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5年的时间,我们对A国古城废墟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修复,并建立了遗址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在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的那一天,我内心无比的激动,我假装游客穿梭在人群中。来参观的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一个小女孩对着一辆大巴车发出感慨:“妈妈,古时候的人用这个干嘛呀?”妈妈跟女儿讲:“那时候的人类用这种交通工具出门,但是速度普遍比较慢...”
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十几次人口大倒退,除去战争和疾病因素,更多的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大家都不愿意进行生育,导致人口老龄化。根据现存的历史数据,2022年世界上主要国家人口都出现负增长,当时全世界都在为生育发愁。
人口问题是21世纪20年代开始最为迫切的全球性话题。
当时的L半岛一跃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贫困和治安混乱,导致疾病和暴力在社会底层传播,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世界性疾病。
到了2638年,L半岛已经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有钱人都逃离到了S国、A国,本土人口从巅峰的16亿,锐减到3800万,河流中都被尸体填满了。如今的L半岛是秃鹫的家园,秃鹫靠消化这些腐肉迅速繁殖,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
饥饿、贫困、集权主义、核战争...这些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把人类从根本上重新洗劫了一遍。经过3000多年的历史演化,社会才又慢慢回归到文明。我曾经在古代的一本书籍中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幸存的人类终于醒悟,抛弃了原有的政治和种族的观念开始团结在一起生活,然后逐渐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社会面貌。
我有时候也会坐在办公室里面,通过整理考古资料而做一些白日梦联想,回到6000多年前那些美丽富饶的东部城市。根据现有资料可得知,我们家族原先就生活在东部沿海城市,我们的祖先在那里享受高溢价、高水准的生活,他们通过地铁上下班、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购物中心,这些道路、楼宇的遗迹里面现在还能窥探出当时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我一遍又一遍地前往废墟考古,妻子非常不理解,城市的废墟像一座巨大的坟场,每次妻子来到这里之后回去都会生病,好像这些城市废墟对她施展了诅咒,让她不得靠近。
我知道其中的原因,我想大概她是近乡情更怯吧。
我收集了很多古代的老物件,并且都细心做了研究。
古代的通讯工具非常有意思,它们被称为“手机”,古人就是通过手机进行远程交流。
手机方方正正的,手掌般大小,正好可以揣在兜里。好的古代手机全身都是用玻璃和不锈钢组成,当时一台手机已经具备非常多的功能:电话、电视、电影、照相...
现在的通讯则是直接通过脑机连接,在大脑中植入相应DNA芯片。在古代信息储存主要也是通过芯片,当时芯片的主要材质是硅晶体。
我们国家在当时有一家叫龙芯的企业已经可以制作3纳米的芯片,但是这类芯片也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们储存的信息就目前来说还是太少,即便当时一年的数据存储量可以储存80亿京字节。
现在的科学家发明了以DNA为储存媒介的信息存储器,1克DNA可以储存455万亿京字节的信息,而且DNA存储器非常稳定,被商业化之后,京通数字公司把存储器植入到人类的大脑里,通过神经元融合,现在的人基本上都能通过大脑直接向特定对象发送脑波来交流信息,这有点像古人想象的千里传音,只不过这一切在现在都实现了。
对比古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古人曾经还会对婚姻感到困惑和烦恼,“结婚难”在当时是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古代还有很多婚姻陋习,诸如:彩礼、婚闹...
现在情况就好了很多,人们可以自由组建家庭,人口是目前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政府对结婚非常看重,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任何政策都是基于当前的社会形态和现状来展开的。政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研究古代史,我其实很有感触,我大学学的是古代史研究,然后研究生选择了考古方向,我想通过考古来验证历史书上对古人生活的描述是否科学准确。
我儿子对我的工作无法客观地理解,他喜欢探索外太空,想当一名船长,穿梭在地球和α星系。
有一次,我在清理一件古代的收音机,儿子看到了跟我说:“爸爸,我们的未来应该是星辰大海,为什么你要执着于研究古代的旧铜烂铁。”
“不明白过去,就没法理解现在的形成和未来的演化。”我小心翼翼地吸掉积在喇叭口的灰尘,这台出产于1976年的收音机,里面的喇叭非常的笨拙,几处接口已经损坏了。
“可是过去与现在情境已经大不相同了,爸爸,大家都往外面跑,探索新的世界,现在国家都在强力发展太空事业。”
“载载,你知道吗,早在1970年国家就开始探索太空了,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火星探测器、月球车,正是这些前期尝试积累的经验才有了现在太空运动的突飞猛进,我们不能简单地跟过去一刀切,做历史虚无主义者。”
8078年,我去α星系探望孙女,此时儿子已经在外星系成家立业了,而我也早已退休多年,孙女对我过去的事情很感兴趣,孙女问我:“爷爷,什么是考古,爸爸说爷爷以前是考古学家,能跟我说说嘛?”
我跟她说:“小希,你知道年轮吧,一棵大树如果被截断,那一圈一圈深深浅浅的纹路不光记录了树的一生,我们还能从纹路里面获得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气候变化。某一年树的年轮很宽,说明树在那一年长得比较快,很可能对应当时气候的风调雨顺;如果某一处年轮窄,那大概率说明那一年比较贫瘠,气候比较恶劣。”
我确保孙女可以听懂才接下去讲:“考古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古人就把考古列为重要的科学探索。考古的范围是很广的,能获取的知识非常多,从现有资料记载,1966年,当时的古人在格陵兰岛西北部的冰层取出了一条长达1387米的冰层样本,从这个冰层中解读出了10万年的降雪情况。1987年,从南极洲采集的样本显示了过去两个冰期的痕迹。2004年,当时的古人已经从冰层中读出了74万年间的大气历史。”
孙女饶有兴趣地听我说这些远古时期的故事,觉得匪夷所思,“哇塞,爷爷,考古真的那么有学问吗?古人真的有那样的智慧吗?”
“古人的设备虽然没有现在这样先进,但是智慧绝对不亚于现在的人,我们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古人演化而来的,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孩子,可不能忘本啊。”
儿子虽然觉得我对孙女说的话有些古板,但其中的道理却是非常支持的。儿子多年在外地的闯荡,其实内心非常清楚科学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模样的。当年在大学的时候他主修动力系统史,针对发动机是如何形成的课题,我还专门为他找来两件古人的发动机供他拆解和学习。
“你们知道吗,”晚上吃饭的时候,我还是意犹未尽地跟家人说起我的工作,“5736年,人们通过对当时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的水源进行分析,发现了放射性的γ射线,这间接佐证了,3053年的那次核战争,当时整个地球都差点被毁灭...”
回到地球的住所,我开始整理自己的工作日志和生活见闻,现在的人再过去5000年也会成为古人,我们的生活同样也会被未来的人当成考古对象。
整理笔记的时候,很多岁月的点滴就慢慢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回放,随着年纪慢慢变大,我有时候已经分不清现实和记忆了,很多事情总感觉还是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随着太空事业的蓬勃发展,星际交通的迅速普及,目前人们都喜欢去外太空定居,像远在天鹰座α星系的第二地球就掀起了类似古代的淘金热和创业热潮,吸纳了很多的人前往工作和就业。
地球这两年变化很大,感觉地球母亲也跟我一样变老了,基础设施也落后起来,留在地球上的都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留守老人。楼下的老杨上个月去世了,孩子远在外星系都来不及回来,还是居委会联系的殡仪馆。
儿子也一直劝我不要固守在地球,跟他们一起生活,而我却舍不得离开。我生在地球,并且在地球上考了一辈子古,我熟悉每座城市、每一粒沙子,我总幻想自己穿越到古代,跟古人一起生活和学习。
8101年,我最后一次来到妻子的坟前,那一年儿子一家三口陪着我过来,面对已经歪歪扭扭的地球墓场,我感慨万千。给妻子献完花,我拖着沉重的身子最终离开了地球。当飞船越过木星的时候,我回头看看这颗蓝星,那样的渺小,人类曾经就是在这里展开了荡气回肠的故事。
地球只不过是浩瀚宇宙中一方小小的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将相抛洒出的血汗,他们的光荣与胜利只为了成为这一点上一小部分的短暂主宰,人总是很容易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但其实我们只是宇宙间一粒小小的尘埃,什么荣耀、什么辉煌到头来都是梦幻泡影。
小希关切地问我:“爷爷,你感觉怎么样?”
“爷爷没事,只是离家总有点不舍。”
“地球还是很美的…”小希喃喃说道。
“是啊,地球,我们永远的故乡…”
随着飞船的飞行,很快我就看不到太阳了,更看不到地球了...
孙女坐在我的身边陪着我,我静静地躺在座椅上,尽情地让宇宙无尽的黑暗把我包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