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南老师,中金公司原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今天听了肖南老师(中金公司原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曾就职于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国外顶级投资银行企业)《跳出中等规模陷阱:企业如何设计激励体系》的课程,很受启发,笔记如下。
1、用PMT思维模型厘清可持续激励体系设计
P—philosophy:理念。结果主张还是过程主张?让结果成为检验过程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M- methodolo:方法论。基于个人KPI还是KBI?让奖励跟产能挂钩而不是产出。
【注:KBI,即key behavior index 关键行为指标】
T- tools:工具。用可量化的公式还是可描述行为的工具如360考核工具?

PMT思维模型
2、三个常见的激励误区:
1)最需要钱的员工才最拼命
一个人要能够被激励,首先是因为他有一个自我激励的倾向性,要有四个内因:一是,要有所成就的动机,然后他必须具备能力competence,否则他就只有一个Dream。第三,这个人还需要autonomy,即做事情的自由度和空间,第四,是他要有relateiness , 即与他人合作的倾向性。
Deci和 Ryan 两个教授的理论认为,如果有了这种自我激励的倾向性,钱,作为外部强化的因素,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
激励的本质是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
2)过分关注结果指标,不重视过程指标;把指标当目标,把手段当成了目的。
如医院如果把降低死亡率到5%以下,5%是指标,不是目标,目标是提高医生的医术和拯救更多的病人。
KPI考核的副作用,一是导致资源分散,资源发挥的作用是一只手,而不是一个拳头;二是,导致资源不够时,员工会从外部寻找资源,造成外包或者飞单。
3)没有清晰业务目标就去搞激励。
目标设立时使用smart原则会很有效。

3、三个被忽视的激励因素:
1)自由的空间,充分授权和赋权;
授权就是把责任分出去了,但是我还有问责权;
2) 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用无形的线把团队穿在一起
A、通过在线协同工具做好过程管理,价值发现
B、让无形的线发挥作用的方法:
回复的及时性;
回复的完整性;
作为年底行为考核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