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摆渡人》,引起无数人的深思,度人度已,皆有因果。
昨日,下班后我给女儿带回一小盒蓝莓。清洗干净后拿个小碗装好给她,她端坐在小桌前,一颗一颗的认真吃,还一直在说:“好美味的食物呀”。她又兴奋又满足。
约10分钟后,我洗了件裙子出来,发现蓝莓只剩十几颗,考虑到晚上要吃晚饭,我跟她说:“牧青,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好吗?”边说边把蓝莓移到旁边。孩子马上坐到地上,眼泪瞬间出来,边哭边说:“牧青哭了……”我被她的反应整得有点懵圈了,蹲下来抱住她:“宝贝,你什么哭了?”她哭诉:“不要,我想吃蓝莓……”我立刻反应过来,刚才那简单粗暴的把蓝莓移开的动作,确实伤害到孩子了。在孩子的世界里,此时此刻这个蓝莓就相当于她的整个世界吧,所以她反应那么大。我根本就没有在征求她的意见,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我从内心上也没有想真正的征求她的意见,就采取了简单粗暴的行动。父母代替孩子做决定那么的天经地义,孩子那么小她又懂什么呢,听话就好——这就是我们的行为。但是,父母这样的行为却一直在伤害孩子。
我抱住孩子,继续教育:“宝贝,爸爸妈妈很爱你,那宝贝要不要把蓝莓也分给爸爸妈妈吃呢?”她虽哭着脸,却伸手捡了一颗蓝莓送到我嘴巴里,又捡起一颗走到厨房给她爸爸后一脸开心的蹭回我怀里……
我知道,这一刻,她是我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