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布一样的花花衣》主题预操作,真是震惊到我了,感觉大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也让我体会到了“成长”教师的形象。
首先是管老师的多种衣服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有好几种折纸的叠法,有布贴,有剪纸,还有废旧材料的组合,乍一看我还真没发现有这么多形式,这是我在准备预操作时没有想到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稍有难度既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不会太过复杂让小朋友望而却步,同时又材料丰富很吸引人。我想,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长”教师的形象。
然后是王老师的泥工作品,因为我本次预操作也做了泥工,所以深知王老师把条搓的那么细是多需要功夫,听了她的讲解,我学到了用两个手指搓条的方法,也感知到了她将布主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用心,包括领子的细节都处理的很好,王老师细心和肯用功夫是值得我学习的。我想,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长”教师形象。
这次徐老师的拼摆也很精彩,是以《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为灵感,拼摆的不仅绘声绘色、像模像样,而且材料很丰富,用到了布头儿等废旧材料,贴合主题,也更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兴趣。我觉得这幅作品最妙的地方是将我们的园本课程融入了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原就在我们的课程范围内,将其与拼摆结合,有助于帮助孩子们梳理故事线索,更加深入的体会故事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也是一种活动延伸。我想,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长”教师形象。
韩老师一直是艺术创作的能手,即使心里有预期,看到韩老师做的这条连衣裙还是眼前一亮,上半部分线描的手法那么的细致,和下半部分布的结合没有任何违和感。我觉得这幅作品最妙的地方在于思路,是如何看见一块纱布就能想到可以利用起来做成裙子,又是如何想到和线描相联系的呢?如何挑选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呈现自己脑子里的作品也是一门学问。我想,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长”教师的形象吧。
说到“成长”教师形象,就不得不想到若男老师在迩行论坛里面的分享,真的很佩服若男老师对幼儿的观察力和关注度,能够在户外同时照看这么多孩子的情况下,还能关注到某个孩子的个别情况,这也是目前我所欠缺的能力,若男老师在观察中发现了幼儿对于轮胎的“新鲜玩法”,这里真的很值得我们教师思考,有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只会去阻止或者评价为其不正确,而若楠老师是充分尊重了孩子的主体性,想办法将其设计成游戏。我想,这就是我心中的“成长”教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