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由此及彼;想当然的圆满

《海角七号》(Cape No.7):由此及彼;想当然的圆满 

                    (文:火神纪)

比如风景,唯美如画;比如寂寞,暗淡如歌;比如文字,优雅如诗;比如爱情,寂静如水。所有的这些,不仅仅将永远不被淡忘;甚至,因为时间的发酵而历久弥新更加醇厚。

我喜欢回忆。正如我永远也不愿抛舍掉,那些仅仅只是一转瞬间的感悸,如暗泉涌动。

——火神纪。题记。

看香港电影,大部分时间总是很畅快;不管是什么样风格的电影,均如饮酒。酒虽分上中下品,可是不管香淳或陋劣,总让人有种微略的快意。咕咕噜一通快饮,呼呼噜一阵醉眼迷矇;之后,是否有更多的不良反应,也就看那酒的品性优劣与否了。

只是一水之隔的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香港电影带给我的大部是一种饮酒的畅快,那么台湾电影更多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品茶的悠闲。《红楼梦》里的妙玉说品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我想,说的就是台湾电影了。它在提醒我们,看台湾电影同样需要慢品而轻嚥,浅尝而辄止;切勿让自己堕落成蠢物或者牛骡。

喝酒与品茶的区别在哪呢?我想,喝酒可以激发浮躁;而品茶,更需要耐心以及细致,加一点想当然的期盼也许更好。这样说也许显得太抽象了,具体而言——最近我看了两部台湾电影,张作骥执导的《蝴蝶》(Soul of a Demon)以及这部《海角七号》(Cape No. 7);没有多少意外所以也不曾如何惊喜,一如既往的缓慢节奏,一如既往泛滥的文人情结,一如既往的浪漫主义情调。

朋友总说,为何我不多看些台湾电影呢,其实台湾的文艺电影是很不错的。其实我一点也不反对朋友的观点,可是每每看一部台湾电影,总会有种让我窒息般难受的感觉,所以对于台湾文艺电影我也往往望而却步。

如果,非得从那些电影里找出我记忆最为深刻的东西来——也许,台湾文艺电影留给我的,仅仅只有沉郁的厚重。而我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愿意去面对那种厚重;也许,是因为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繁重如今的生活间隙里,我还必须再去负累更多不是必要的负累。台湾的文艺电影的确不错,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不错;只是,我略嫌它带着太浓烈的文艺味道。对我来说,甚至有些过分的文艺。

我总觉得,台湾文艺电影有种矫情的味道;甚至,是过分的矫情。所以,如果不是无聊的发慌,或者是受了太大的刺激,一般而言我是很难静下心来乖乖地坐在屏幕前选择一部台湾文艺电影用以打发太无聊的时光;正如,我只会在同样的情况下去泡一泡工序繁琐的工夫茶。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也许,许多台湾的文艺编剧过于文学化了;他们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文学之美,于是他们总会把电影剧本当成是小说来写。而因此而来的文艺味道,显然就不是那么好闻的了。文学化、文艺味道,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而问题在于那个尺度。

当超过了一定的承受力,再美的东西最终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在文艺电影方面,台湾的电影的确非常不错;可是当文艺味道过于浓烈,当一部电影其它的元素均已经被忽略,仅仅只是一味的所谓文艺,所谓形式,所谓文学;我不敢说,这会是一部好的电影。

过于拘泥,在我看来,是台湾文艺电影的一个致命的硬伤。为文艺而文艺,因为文学而文学,这不是电影艺术。这依旧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所理解的电影。电影需要更快的节奏,需要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需要把我们的眼睛吸引住了就再也放不开的镜头张力。

我承认,大多的台湾文艺电影,在构图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也承认,就整体而言,大多的台湾文艺电影也都如同八股文般均匀对称;可是,我想看的是电影,而非文字。可以说,如果把台湾文艺电影的剧本摆上来,那一定是一些非常唯美的文学作品;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照着那些文字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艺术需要更多的艺术手法——比如说镜头的处理,节奏的把握,整体的调度,人物的塑造,情绪的波动,等等。而在我看来,台湾文艺电影做得出色的,仅仅只是形式上的美感;而其它的,它几乎都给抛却了。我在想,这样的电影,是否还是电影呢。

我并没有不喜欢台湾文艺电影。只是永远也不可能让我变得狂热。因为他们的电影看起来,文学的痕迹过于明显,而正是因为文学痕迹,他们有了别人难以追赶的形式之美,但剩下的更多是剧情处理上的拖泥带水冗长沉闷。

就我看过的台湾文艺电影,大部分来说,如果有剧本或者原著小说的话,估计要比电影精彩。文字比影像精彩——这不是恭维;因为电影,不仅仅只是把文字影像化,它必须有更多的属于影像的东西。

文学化的精彩只该回归属于文字;而换个角度而言,文学化的成功是否也意味着影像化的失败呢。台湾文艺电影,总让我想起旧时代的那个白话小说——沉着,稳重,多少还有点伤痕文学的味道。包括这部《海角七号》,之前的《蝴蝶》,更久之前的《刺青》(Mandala);无有意外。

台湾文学在华语世界里并不逊色,可是他们的电影导演似乎更多地拘泥于文学的形式反而无法把文字彻底地转换成影像。让电影体现出文字之美,这也许是一个好的出发点;可是影视作品毕竟不能等同于文学作品,所以是否真的就该如此一味地执着于一种形式,这是有待商榷的。过于追逐文艺味道,把影像当成是文字,这并不很好。

大量的旁白和内心独白,小标题式的分段落,散文式的散乱,诸如此类文学手法在台湾文艺电影里是屡见不鲜的。就以这部电影为例,全片133分钟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首叫《海角七号》的流行歌曲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假如我愿意去相信,每一首歌的背后的确都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可是我依旧还是会觉得,因为是这首歌本身的说服力不够,方才需要耗费如许周折喋喋不休地试图伟大。在我看来,就算已经如此铺垫,事无巨细地做了那么多华丽注脚,这首歌依旧无法让我感动;这是音乐的失败,同时也是电影的失败。

台湾电影许多时候显得非常奢侈的;当然,也可称为浪费的。它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用太多的篇幅在絮絮叨叨着一些我们也许都无法理解的宝岛情绪。我无法想像的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耗费了它整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篇幅,仅仅只是为了烘托出一首被它称为主旋律的歌曲。同样作为音乐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2005年由大谷健太郎(Kentarô Ôtani)执导的那部《娜娜》(Nana)。

歌曲背后的故事是否感人,对于一首歌曲来说,那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依旧只该是歌曲本身,正如一部电影背后的故事如此精彩同样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电影出来之后给人的整体观感。因为除了那些铁杆粉丝们,或者这首歌的狂热者才会有可能去挖掘一首歌曲背后的所有故事;就像只有最狂热的影迷们,以及像我这样的无奈者们,才会去挖掘电影背后的故事一样。

厚实的衬托,华丽的铺垫——最后出来的竟是这样的一支歌。这让我感觉是如此的头重脚轻,因为除了这首歌的创作者,以及愚昧如我们这些坐着看完了这部电影的可怜孩子,没有人会知道这个歌事。而以这首轻音乐般的流行歌曲,其实也根本承载不起如许的沉重。

再者说,不管我如何来看待这部电影,我总觉得——它有点本末倒置的味道。

六十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用一个甲子的光阴去试图忘却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异国女人,他是否真的可以忘却她,其实没有人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正如电影所告诉我们的——七封情书,他的孙女附信一封,照着原来的旧地址寄出;当然,她也并不知道,收信的人是否还能收到。

忘不忘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至少在六十年前,他也曾经信誓旦旦地说——就算他将来娶了别人,他也将把她永远地封存在记忆最深处的地方。我不知道,作为他另娶她人的那个她人——与他结合后的子孙,看到自己的祖父如此隐秘的情感,她将对她的祖父以及祖母的那段情感以及婚姻生活,作何种感想。

深爱。却无法结合。因为一个爱情故事,演变成了纠结的哀悯。而另一个女人,是否又承受得住如此不公的情感。当然,这个女人被忽略了;而爱情故事里的男女主角,他们注定了没有结局。因为时光飞逝,我们在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预知了这样一个结局。

所以,带着忧郁的伤感,这个故事打着并不新鲜的悲情牌。而就算并不新鲜,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我们眼前,依旧将让我们感动并且因为恻隐之心而悲伤。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极成功的故事。

而另一个故事,也就是这部电影最重头戏的这个故事——讲一个不负责任的邮差,怀揣着摇滚的梦想而不满于现实生活,于是工作稀松平常。私扣信件、私自拆开他人的邮包、连拆邮包里的八封信件、吊儿郎当……当然,电影给他找了许多理由——比如说不足以说服我的所谓——音乐才华。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眼前的工作都没办法做好,他既接受了那一份工作,而且他也是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可是他却偏偏不去好好地完成那份工作;不管他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理由,这个人的道德标准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专于创作,那么他应该辞去那份工作;又或者,在工作之余去完成他的所谓创作。我完全受不了像他这种只拿钱却不干活,靠着父荫却不干半点实事的二世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几千年来的祖训被彻底地忘却。我在想,现在的电影到底是怎么了呢——毫无道德选择地把这样的一个人物用无以复加的手法进行非反面的渲染,给他一首歌,给他一个美貌女子,给他一个自以为是却不够冠冕的理由,然后让他在某种程度上胡作非为。

有人也许可以说——这是他的不羁于世俗,是他的个性张扬,是他的理想以及才华。可是,这是应该被宣扬的价值取向吗?我还不至于对某人狂热到这样的程度而变得是非不分。

电影是否非得如此安排呢。让他,遇上一个与前一个故事里同样名字的女子,再给他们一个美满的结局——然后给我一种错觉,他们只是在完成先人未竟的那个爱情故事。一个甲子,一次轮回;只是,他们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实践那些前人没能完成的事业——这只是一种看似的圆满,一种乏味的追逐。对于前一个故事,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因为前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同时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前一个故事其实要比后一个故事更具有挖掘价值,更感人也更引人入胜。虽说或许也没什么正面意义,但至少要比后一个故事更好。可是,本来应该只是注脚的故事却反客为主成了主线;而更好的故事成了铺垫。这首先就已经是取材上的失败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不管是哪一个故事,它们都是这部电影缺一不可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是,我却为何觉得——如果只拍前面的故事而不拍后面的故事,这部电影也许会更圆满呢。把前面的故事散乱地穿插在第二个故事中间那些不太起眼的角落里,我看起来实在挺别扭。

而就算第一个故事看起来似乎挺不错,可是说到底也仅仅只是几百文字写成的情书,一味深情的日语旁白。也许,这连故事也算不上的。这部电影显得非常奢侈,它竟是用了如此漫长的篇幅来叙述这样两个其实挺乏味的故事。

七封情书,一个礼拜的海上颠簸,封存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之后,尘封的爱情被翻阅了出来。

两个想当然的圆满结局。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了。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一点也不。台湾文艺电影,也许确实不错;But——It is not the cup of my tea。

泛滥的文学味道,多少让我有点窒息般的窘迫。剧本,也许不错;如果有原著小说,也许不错;电影,不错也错。

2009-02-03;己丑年年丙寅正月己卯初九;立春,昊天皇帝诞。午12:59。---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海角七号》

■译名:《Cape No.7》

■导演/编剧:魏德圣(Te-Sheng Wei)

■主演:范逸臣(Van Fan)、中孝介(Atari Kosuke)、田中千绘(Chie Tanaka)

■类型:爱情、剧情、喜剧

■片长:133分钟

■产地: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台语、日语、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摄影机:Arriflex Cameras、Cooke S4 Lenses

■制作成本:TWD 45,000,000

■发行公司:博伟电影

■首映日期:2008年6月20日(台北电影节)|2009年2月14日(中国首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87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02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67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1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3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3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60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60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1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06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3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6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7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1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2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