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勤奋努力废寝忘食地追剧《清平乐》,即使累的老眼昏花(也算是满足了自己一下?)然而大结局以后,却是内心慢慢的沉重。
赵祯,贵为大宋天子,四海之内皆为王臣,率土之滨皆为王土,却是处处为百姓考虑,视天下平安为唯一己任。名义上管着天下人,实际上被天下人所管。当看到司马光甚至不惜撞石而力柬,几乎就是逼迫皇帝在女儿的幸福(或者性命)和皇家规矩、仁义道德之间做选择,内心的愤懑简直无法控制,恨不得立即将他拖出去、斩首。同时,也为皇帝的懦弱而可恨,面对那么咄咄逼人的群臣,却能坦然处之。这是他的真性情?这是他作为官家,不得不的选择?更多的是他的委屈求全吧?
从皇后曹丹姝身上,看到的就是“讲道理”,一个母仪天下、循规蹈矩、雍容大度之人,一个完美无缺的女人。可是,这是真正的她吗?年少时,可曾经女扮男装跟随范仲淹读书、好打抱不平的?那时候是曹丹姝;成婚后,她只有皇后身份而无。
从宠妃张妼晗身上,看到的就是“心理”,一个飞扬跋扈、自私贪婪、邀宠惑媚之人,一个敢做敢为的女人。这,大概就是一个人的真性情。她,活出了自我,不将就、先悦己、后悦人,即使她生命的长度有限。
只有道理+心理,才能是合理。只讲道理的曹丹姝,如同供在庙里的活菩萨,万人敬仰而极少享受儿女情长;只按照自己本心行事的张妼晗,树敌无数,至死没有亲近之人。有如贤妃苗心禾,算是恬静寡淡、知情达理,拥有着丰沛充盈、合情合理的人生。
剧中,还有许多哲理性的话句:
自有昼起,便有夜;自有花果起,便有虫蚊。善恶正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君者,趋善避恶;然,两者不能全然分开——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而离不开它的对立面。两个极端事物的相似度一定高于任何一端和中间事物的相似度)
世人(无论高官还是平民)无所依仗别人,依仗的都是江山稳固、天下平安。
只有对症下药,方能去除痼疾,以防后患。
万物皆是眼中的万物。
最周全的谋算,也抵不过“天意”。
礼,起于敬而至于“仁”。(因为心存敬意,才会以礼相待,如果一片祥和慈祥,就会丧失敬意)
能坚持的人,往往容易偏执。(一种性格的不同表现,譬如司马光)
不该因为疼你,就不让你承担你该承担的责任。(父亲对女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