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近来的写作有些乏味。一是体现在写作素材上的平淡,一如平凡的生活,无惊无喜;二是表现在写作内容上的浅薄。甚至有堆砌虚浮凌乱之态。在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个人倾诉的需要。继之而来,却有点过早的显出一丝疲倦。当初写作的激情减退,现在更多的是因为习惯的作用,在做着这件事。便感到:一件事越是坚持久了,越是不想放弃。好比一段曾经付出的感情,放手时是多么不甘,而且午夜梦回,仍时常想起。
目前的写作状态,实际上反映了我的生活状态。每天上班,吃饭睡觉,逢休息便得短暂的自由。日子如流水,转眼又是十月,一年将尽尾声。想想年初时的目标愿望,是否有望兑现?然而实际上,似乎发生了偏移。
想明年去拉萨旅行,是年初不曾计划有的。致使接下来的想法也随之有所改变。此事现在基本上是确定了的,只是为经济发愁。又想着明年做什么呢?工作,仍然要工作。到时不想重复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才是我内心的困扰。
近来的日子,一天一天中,都十分琐碎,所接触的想的也十分琐碎。似乎有些厌倦。我似乎了解到自己持续工作的时间一年之限已感到勉强,但是又不得不工作。有时限入一种既不在乎目前工作而牢骚,又无他法改进改变。这种状态很不喜欢,也很不好。一直在调整自己,去面对去适应。
寒露后,天气有所转凉,天也黑得早了。有一天,我坐在暮色里,傍晚六点多了,其实天已经黑了,灯火已然点亮。可我还没有下班。当时的心情,就想回家。当然了,是回出租的小屋,离开工作的地方。
我承认,我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看我人高马大,实际上内心很脆弱。外表的冷酷平静,都是表象,“装”的。当然,也不是特意为之要假装如此,这个模样是我本来的面目。想来,大概和我成长的环境有关。小时候,天黑了,妈妈还没有回来的话,我就不知所措,饿着肚子,有一种恐惧。只有当家里灯火点亮了,妈妈在做着饭,灶前冒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香,我就很踏实。既便人到中年,今天还是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天无意识中打开手机到相册,手机流动显示出过去的一些照片。有同学聚会的,有个人旅行的,有家乡的等。每一张照片,都会在脑海里闪现出一幅画面,一个场景。想起二年前高中同学聚会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犹如青春一梦。可是现在又似从前,少了联系。好似一张画上又添了些色彩,与原来有些不一样之处了。那些旅行的照片,会想起那时所经历的一切,一处场所,一个细节,细细碎碎的留存在记忆深处。家乡的照片,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一种久违感,一种不能如愿给予的无奈愧疚,像是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感叹:有些朋友,时间久了,就淡了,不再联系,像走散了一样。有些朋友,不尴不尬还在不时联系,不生不熟,若即若离。有的朋友,一贯始终,都还在。有的朋友,如今只存在于彼此的朋友圈。既有想看到其朋友圈动态,又不想看到。这种本来熟悉,现在仅限于朋友圈的朋友,每当又看到其发圈,再回首从前,如今现实不联系,便有一股伤心。
俗话有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我虽无能,可我是个念旧的人,固执的人。对过去的,很难忘记。所以,我经常回忆,有时会沉沦过去,这也是我不思进取的一个证据。
有这样的意识后,我就想克服自己。希望自己要向前看,展望未来。可我很难做到。表面上的心如止水,然而内心已是兵荒马乱。
我是个极其矛盾的载体。我既渴望得到,却又害怕失去。于是,我就因此先以拒绝、冷漠将之推出心门外。自认为自己是个极简单的人,事实也表明是这样。可居然有人说我有心计,不知道此话出自何典?令寡言少语的我语塞,更不想与之争辩。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是,以己度人。现实中有众口铄金,也有以讹传讹。说明语言的历害。我就是一个容易吃语言嘴笨的亏。好话歹话玩笑话,都让人说尽了。我只有听的份。我似乎又在表白自己。
今天,我想和自己聊聊。因为,我找不到第二个有闲心坐下来和我说话的人,也找不到一个我想与之聊天的人。如此好了,我就跟自己聊。反正这样的事,又不是第一次,在我这里发生,也并不觉得有多奇怪。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有时竟然这样问自己。后来一想,这样问自己实很无聊。我想是因为自己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才要极力说服别人,不要误会啊:我是个好人,真的啊!
想想有点好笑,有点神经质。实际上,或许并没有谁特意在乎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呢。再说,以自己的性格,真的在乎别人的看法议论吗?!顶多,有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点认可罢了。而且,是在我所承认的人的面前,否则,我在乎它干嘛呢!那么好了,做自己,就十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