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格林童话》】
我们当中,估计没多少人没听说过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不是原著)。
《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较为闻名,流传度也非常广。
享誉世界的格林童话,原版其实非常暗黑、血性甚至充满色情暴力,比较不适合孩子们看。
比如,原版《青蛙王子》中,公主把“恶心的青蛙”摔在了墙上,随着一声闷响,青蛙变成了王子,然后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这王子当真是又贱又好脾气,而公主则是恩将仇报的势利眼(要知道,她的金球可是青蛙帮她从水井里取回来的)。
《青蛙王子》改良版中,公主就没那么“嫌丑爱帅”了,而是温柔地吻了青蛙,青蛙得到了这个真爱之吻后,一下子变成一个英俊的王子。
早期的格林童话中,还有一个“全家死翘翘”的故事。
说是父亲杀了一头猪,哥哥就跟弟弟玩杀猪游戏,把弟弟杀了。在楼上帮婴儿洗澡的妈妈听到声响,看到弟弟被杀死了,就把哥哥杀死了。随后,她跑上楼看婴儿,结果发现婴儿在洗澡盆里溺死了。妻子见状,直接上吊自尽了。父亲从外边回来,看到一家子都死了,悲痛过度,也死了。
故事完结。
看得人简直怀疑这家人是不是撞鬼了。
在另外一个名叫《杜松子树》的故事里,小男孩被继母杀死,然后被肢解,父亲回到家吃了人肉、喝了人汤,嘴里说着“真好吃”,还把骨头吐出来扔在桌子底下。
小男孩死后变成一只鸟,边飞边唱“我的妈妈杀了我,我的爸爸吃了我,我的妹妹玛丽亚捡起我的骨头,包在绢布里,放在杜松树下……”
再后来,小男孩的继母被石头砸死,他复生,和父亲、妹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诡异的是,继母消失后的当晚,他们全家又喝了肉汤,父亲喝肉汤时说“今天这肉吃起来有点老啊”,然后哥哥和妹妹诡异一笑…….
我上初中时读到这故事,被吓得睡不着。
原始版的《小红帽》里,狼告别小红帽之后,跑到外婆家杀死了外婆,把外婆的肉放在碗橱里,把装着血的瓶子放到了架子上。小红帽到了外婆家,敲敲门,结果被狼引诱着把外婆的肉吃了、把外婆的血喝了。最后,狼还是把小红帽给吃了,而善良的猎人,自始至终没出现……
原版《灰姑娘》中,灰姑娘的姐姐为了能把水晶鞋穿进去,竟把自己的脚尖脚跟削了,硬塞进水晶鞋里。结果呢,王子居然没有发现她是假冒的。在去往王宫的路上,她遭到了一大群鸟儿的围攻,眼珠子也被啄了出来。王子这才发现了这个姐姐的秘密,折返回去找水晶鞋真正的主人。
也许是觉得这些场景太过残暴,迪士尼改编这个故事时,删去了那些比较血腥的环节。
原版《白雪公主》中,想杀死白雪公主的,竟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
王后为了让自己的美貌能够得到延续,所以生下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长大后,父亲爱上了她,她的亲生母亲嫉妒得不行,所以要杀死她。
这简直太重口味了。好多人表示无法买单,所以后来《格林童话》的版本将这个故事中迫害白雪公主的王后改成了继母。
改版后的《白雪公主》中,依然有比较重口味的情节:
小矮人看到白雪公主被苹果毒死后,找了个水晶棺材把她放起来,奇怪的是白雪公主的面容新鲜如初。后来,王子看到了白雪公主的尸体,就爱上了她,想把她带回去供起来。
回家的路上,棺材被树枝绊到了,棺材那么一颠儿,白雪公主咳出了卡住喉咙的苹果核,活了过来,从此跟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一段描写,简直让人怀疑小矮人和王子都是“恋尸癖”。后来人们大概觉得白雪公主被噎死的这个情节实在太不美好,就设计了另外一个情节:王子吻了一下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就醒了过来。
在最开始的《白雪公主》手稿中,王子也不是个“好鸟”。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永远没有醒来,而王子就这样跟她的尸体结了婚,随后设计召唤来王后,耍手段弄死了王后,最后继承和吞并了白雪公主的国家。
最流行的《白雪公主》版本中,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时,王后也来了,王子知道她是加害白雪公主的人后,让她穿上烧得赤红的铁鞋,跳舞至死。
格林童话中,所有的继母都不是心慈面善的好角色,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白雪公主》中的继母,嫉妒继女的美貌,三番五次想把她弄死,最后自己也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灰姑娘》中的继母,直接把灰姑娘当丫鬟使,还试图让自己的两个女儿替代灰姑娘爬上王子的床,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杜松子树》里的继母,就更可怕了,生了女儿之后,她就各种看不惯继子,最后竟把他肢解了炖了吃。
这些故事中,大多被迫害的是女人,迫害者也是女人。父亲们,哪怕当了国王,在这些故事中就是打酱油的。
但是,在这些故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往往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咱们先来分析下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灰姑娘》。
灰姑娘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不大称职的父亲。
灰姑娘的母亲死了以后,他立马就续弦。之后,就忙着工作,自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家人的提款机”。
当他要出远门,问灰姑娘要什么礼物时,灰姑娘只说要碰到他帽檐的第一根树枝,而那个粗心的爸爸果真只带了这样的礼物回来,却给两个继女带来了她们期待的漂亮衣裳和珍珠钻石。
想说,孩子这么懂事,你这个爸爸怎么却这么不懂事?
在原版故事中,灰姑娘的父亲再婚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都没交代好后事,于是,灰姑娘就成为了继母和两个姐姐的奴仆。
灰姑娘的父亲在续弦时,有没有认真考察过继母的人品?
组成再婚家庭后,他为何没有觉察到继母和两个姐姐对灰姑娘的敌意呢?是真的觉察不到还是“假装觉察不到”?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没有尝试做好粘合剂,让灰姑娘和继母、两个姐姐好好相处?
在这样一个再婚家庭中,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应该能预估到他辞世后,灰姑娘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境地,提前给她留足后路……可是,他做了什么准备没有呢?很显然,他没有。
这明摆着是对亲生女儿不上心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灰姑娘的父亲把她推进了不幸的泥潭。
《杜松子》里的那个继母,也是一个不省心的角色,但其实她一开始没那么坏。故事里的父亲娶的第一个妻子,因难产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没过多久,他就又再娶了一个老婆。这个妻子,起初对继子还算好,后来生下女儿后,就视继子为眼中钉。
故事中的这个父亲,照例是一个隐形父亲。再婚妻子想什么,他不知道。儿子都死了,被做成了肉汤,他也不知情,还津津有味地品尝。
最诡异的是故事中的妹妹,明明母亲是为了给自己争夺家产弄死了哥哥,她居然帮助哥哥复活,最后看亲生母亲被大石头砸死了也不难过,而是和父亲以及复活的哥哥继续快乐的生活。
这怎么看,都像是“一家不能容二女”的故事。
继母是怎么变坏的?故事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一定跟她那个隐形的丈夫脱不了干系。一个连自己亲生儿子不再上桌吃饭(被炖成了肉)都觉察不了,或者说,觉察到了也没去寻找的父亲,能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父亲?
至于白雪公主的父亲,则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
作为一个爸爸,妻子死了没多久他就续弦。续弦也就罢了,也不好好考察新王后的人品,只懂得看颜值(魔镜都说她全国最漂亮了)。
结婚后,王后每天都在干什么、心里想什么他也不知道,更觉察不到女儿成为了王后的眼中钉。待到王后毒害女儿时,他隐形了。
女儿失踪了那么多天,他也没派人去找(连王后都能找到的地方,他不亲自去找也就罢了,也没派人找)……最后白雪公主被王子看上,成为别国新王后了,他跳出来“知道真相、惩罚王后”了。
这明摆着是一个好色、势利、无情、对婚姻和孩子都极其不负责任的渣男啊。
王后为何会对一个迟早要出嫁的白雪公主嫉妒得发狂?恐怕跟国王的薄情无义大有关系。
一个女人,已经拥有了几乎是全国第一的美貌、住进了豪华的宫殿、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和地位、甚至还有一面会说话的魔镜……如果她拥有丈夫的爱,她有什么理由黑化?我觉得肯定不仅仅是嫉妒继女的美貌这么简单。
在原版《白雪公主》里,王后就是白雪公主的亲妈,而白雪公主和父亲是有点乱伦关系的,因为她父亲只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这种双重打击,让王后无法承受,她才开始了“黑化”之路。
在格林童话中,继母们承担的是非常不讨喜的角色。
我觉得这些故事显露出来的,是对中年女性的恶意。在这样的作品里,她们是势利的、庸俗的、不可理喻的、残忍的、没有好下场的。
中年女性这个群体,其实挺可怜的。
容貌、身材开始走下坡路,与伴侣的关系再不复当初那么甜蜜。感情好一点的,跟丈夫像是“左手握右手”;感情不好的,估计分分钟会产生把丈夫杀死的冲动(或者丈夫一回到家,就只想做“升官发财死老婆”的白日梦)。再遇上个不省心的孩子,那真是分分钟抓狂。
继母可能是中年女性中更加不容易的一群。一结婚,就成为了别人的后妈。对继子女而言,她像是一个突然从外部打入的敌人。
如果丈夫对她有足够多的理解和关爱,充当好家庭的“粘合剂”,她的日子会好过一些。如果不是,那这段婚姻对她们而言,则是一个大坑。
而那些导致继母们变得不可理喻的中年男性,往往掌握着权力或是全家的经济命脉,所以他们只是躲在暗处,像是一个看着“鹬蚌相争”的渔翁,只是坐等收割“胜利果实”。
当然,也不排除这世界上就是有那种品性恶劣、人品差劲的继母,但男人在再娶之前,难道就只顾着看她长得是不是足够美貌、床上功夫够不够好,而不注意考察其人品,不考虑娶她回家之后,会对自己的亲生孩子有怎样的不良影响吗?
格林童话对继母的这种恶意,其实也可能会给一些单亲孩子造成阴影,让他们先入为主地觉得“继母”是坏人……这对于那些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单亲爸爸来说,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而格林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大多都像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一样,是无辜的、纯洁的、天真的、受迫害的。故事的最后,她们往往能被一个王子所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而王子爱上她们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美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三观”其实是不大正的。
但是,我们有没有必要因为它三观不大正,就拒绝看?
我觉得没必要。
故事只是故事,它不负责“三观正”。三观到底正不正,只能由读者判断。
格林童话整理、改编自民间故事,所以自身的逻辑性很差,这与劳动人民的思维狭隘性有很大的关系。而所谓的“三观不正”,对孩子们的影响其实也未必有那么大。现实生活中,比格林童话更暗黑的故事,几乎天天在上演,让孩子们了解到世界上确实可能有这样的故事,也没什么。
再说,格林童话基本上还是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定律,总体上还是弃恶扬善的。我们小时候可能也看过格林童话,但是,我们长大了以后,也没有全部变成“三观不正”的人不是么?
丁俊贵
2019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