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打死我算了。”爷爷看一眼大哥,对着妈妈说。
“明天有带他去看,让他不要理会妈妈说的”大哥安抚爷爷。
家里就妈妈和爷爷两个人,爷爷九十几。在老人当中,还算身体好的。
五一,跟大哥一家四口,一起坐一辆车回老家。
平时我们不在家,爸爸偶尔外出做事,爷爷的一日三餐基本由妈妈负责。
爷爷怵妈妈,妈妈嗓门大,看不上爷爷,总是拉高嗓门跟爷爷说话。
作为晚辈,我们无奈。作为媳妇,平常只有她一个人,顾爷爷的三餐,有点怨言也是正常,爸爸在家的时候,偶尔会煮点心给爷爷吃。
妈妈说:“你们一回来,他有了靠山。”
你们不在的时候,我只要三餐煮好,送到他房间,他都不敢有怨言。
有时候自己会走到大堂那里去,身体好的很。
你们一回来,这不好那不好的告状。
因为这事,老妈积攒的情绪就爆发了,大骂爷爷,一把年纪了,骨头软是正常,还想像年轻人一样,老人病能看好吗。
每次回家基本都是:爷爷告状,妈妈骂骂咧咧……
有时候看着像:8岁的侄子和4岁的侄女吵架,侄女吵不过就会叫爸爸妈妈打哥哥,不帮主持公道,心理就不平衡一直哭闹。
第二天爷爷一早,就穿好衣服坐等大哥了。
妈妈说老人的膝盖本来就疏松了,打再多的营养也没用,看你们回来了就要找点事。
嫂子也这么说,拗不过老人,大哥每次回来都会带爷爷打一次吊瓶。人家说人老了老了就跟小孩一样固执。
之前在网上买了老人吃的补骨钙片,爷爷说:“吃了立马见效了,很神奇,就是怕上火,不敢吃多。”
记得有次,大哥一家去嫂子娘家了,就我一个人在家,爷爷和我说:“你妈天天对我这么凶,要跟她说下,现在政府每个月补贴他2100,人在钱在,人不在钱就没了。”
可以说爷爷人是善良的,就是情商不高,他越是在我们面前说妈妈不好,妈妈心里越不舒服,越是对他吼,适得其反。
我们跟妈妈讲道理没用。
妈妈跟我说:“你嫂子之前说,让他们老了去养老院,你问你爷爷他愿意去吗,我贴钱他去看他去不去?我算好的了,一起生活这么多年,贴身照顾,你们山高皇帝远,一年回不了几次,还不如我。
我们竟也无言以对。
我说:“如果我像爷爷一样被你这么骂,我宁愿去养老院。”
妈妈一下说去养老院不要钱,一下说贴钱让他去。不知道妈妈是怕落人口舌,被人扣上不孝的帽子,还是更舍不得钱。
说爷爷怕妈妈,也怕,说不怕,我们在的时候,又故意惹怒她。
我们一年到头在家没几天,更多的时候是爷爷和妈妈两个人一起生活,所以政府给的补贴,也自然落入妈妈的口袋。
妈妈其实还不算坏坏,相对势利她,钱刚到手里的头几天,对爷爷的态度会明显转变,相对殷情一些,爷爷也直起腰板,趁妈妈态度好转,可以对妈妈提要求,拒绝吃没营养的食物。
但是别指望这种状态能保持多久,没几天必将原形毕露。
或许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吧。
很多人都是如此,之前有朋友找我借钱,刚借的头几天,嘴巴抹了密一样,一段时间过去,打回原形,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所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随便借钱!不要随便借钱!不要随便借钱!
借钱之前做好心理建设:当钱丢了,关系决裂,从此没认识过这个人。
如果没做好心理准备,就果断的拒绝,别心软。
包括家里人也一样,曾经二哥结婚,老爸问我借钱,后来大哥投资小舅的生意问我借钱,妈妈买房子问我借钱。
对他们来说随口说说,别说没钱,就算有那么一点,也不知道被借几百回了。
话说救急不救穷,自己的那点钱一定要守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