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在你的行为及其后果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吗?
心理学家朱利安.罗伯特认为,个体在某些事件原因的归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当人们把在自己的行为后果归因为运气、命运或他人力量的影响时,这种人就持有外控点的信念(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与之相反,如果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则他们就具有一种内控点(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的信念。
个体所有的具体学习经历使其对强化是内控还是外控形成了一种总体预期。随着在文化上将情境类分的社会决定型情境和技能决定型情境,这些总体预期将导致行为表现出特征差异,并进而在特定条件下,演变出个体差异。
在他的研究中,试图要证明两个要点,一个是需要可靠地测量个体在生活中的内控和外控程度;另外,人们在同一情境中对强化原因的解释将呈现稳定的个体差异。
罗特在实验中设计的测验名为I-E量表(I-E scale),从最初的60个问题,精简到23项。这些测量问题,包含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比如赌博、劝说、吸烟、成就动机等等。
书中展示了一些结果,这里单挑赌博来说。
针对赌博行为,内控型个体倾向于对有把握的事情下赌注,且相对于小概率事件而言,他们更喜欢中等概率;相反,外控型个体更愿意在风险较大的赌博中下赌注。
你可能会很好奇,那具体影响人的内外控的因素有哪些呢?
罗特在论文中讨论到,可能的原因有三个: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罗特对那些倾向内控的个体做了如下假设:他们对情境更加主动,愿意获取更多信息,更看中成就和内在技能,也更能抵制他人的影响。
衍生。
书中还提到教养方式与控制点的关系,具有外控倾向的孩子的父母,相对来说更加专制和严厉,而内控向的孩子,其父母更有爱心,对孩子采取前后一致的奖惩约束,且更加注意教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生活中,凡事先问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让我更加自觉和体察自己的影响。但过度的自我投射和夸大个人影响,也不是件好事,有些事情确实是外部力量起了决定作用,内控倾向的人有时候也要承认这一点,并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