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部让我看完一遍后立刻重播看第二遍的电影,第一部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第一遍着实看不懂,所以在豆瓣上深度挖掘后看了第二遍。这次是不想放过任何细节,迅速看了第二遍,以印证自己对影片主人公比利·林恩内心波动的判断。一些细节,深究,挺悲凉。
一、战友电话叫醒比利时说“你又头疼了吗?”透露出比利在“一战成名”后的烙印:头疼。在随后这美国人普通的一天,而对比利来说仅次于战斗当天的“中场表演”,头疼都是无处不在的。
二、比利两次问球队公关乔希要头疼药,最后在痛击乔希老板诺曼后才吃到,“英雄”就是这样被“搪塞”的。无良观众的侮辱,舞蹈演员的漫骂,场地工人的殴打,从战场“载誉归来的英雄”们,在和平的美国竟比战场的危险系数还高。这就是美国,一个自由的国家,自由到可以任意消费战斗英雄。在战场上截后余生的一个班仅存的八人,在回国后成为美国大众消费的对象,商人赚钱的筹码。
三、比利回家后,妈妈说她在冰箱里准备了可乐汽水,而姐姐凯瑟琳却说“不如我们去后院喝瓶啤酒?”可见妈妈对比利的了解不如姐姐,而当姐姐固执地要以“精神受刺激”为由接比利退伍回家时,却遭到了比利的拒绝,比利经历过伊拉克战争和橄榄球场“中场战争”后内心的改变,只有比利自己知道了。是姐姐的遭遇把比利推向了战场,而深陷战争中的比利又不是姐姐想要拉回来的。蘑菇和戴姆惩罚毁坏战车的比利,逼问他说出参军的理由,比利说是为了姐姐,那么现在坚持回伊拉克的比利,又是为了什么?从懵懂被迫参军,到自主选择留在战场,比利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和社会的磨炼。
四、在伊拉克战场随时会丢掉性命的军人,薪资还没有在巴格达做厨师的平民聘约工高,军人上战场的防护设备还不如橄榄球队员的护具多,橄榄球赛的中场,不仅仅对比利是战事,对B班每个人都是,爆炸的礼花,现场的烟雾,使B班仿佛又重回战场;不怀好意的嘲讽和轻视,中场导演的颐指气使,让身着军礼服后又换装为沙漠迷彩做战服的B班成员仿佛牵线木偶和马戏团的猴子。对于蘑菇的战死,只有B班战友会感同身受地痛苦,在这里,除了球队公关乔希和军队派的制作人艾伯特,没人真正试着去尊重和理解他们。就像美国当局,以武力践踏别国,以本国军人的生命为代价,发动战争获取石油。军人,只是帝国维持野心的棋子。
五、比利在升旗仪式时流眼泪是在想像和美女拉拉队员菲珊亲热,在采访现场比利在想像中替队友回答“战争空闲我们都是在想女人呀!”战友和比利一起抽烟时说“被发现就把我们怎样?发配到伊拉克吗?”在中场表演结束归队时战友调侃“天呐,我感觉他们会杀了我们,还是在战场更安全,让我们回伊拉克吧,回我们的老巢。”这种对战争的反讽,认他乡做故乡的无奈,透露了B班的集体心理:不要再骗我们说我们是英雄,我们只不过在做我们该做的,就像你们每天都在追求着娱乐一样。
六、最后比利仿佛又看到了战车里的蘑菇,以及蘑菇的布偶大象,(大象的面容和蘑菇很像,连姿势也像)蘑菇说“那一枪已经打响。”对于比利来说,他已经明白了为什么他经历中最糟的一天被无限放大重播,被定义为“英雄”——国民需要制造一些精神鸦片。这已经开启了他的不归路,除了回归战场,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