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还没好好享受团聚,假期已接近尾声。
春节假期过后,举国上演“小别离”:有人过了初五就挥一挥衣袖,告别家乡的亲人;有人东挪西凑多拼了几天在家陪父母的时间。
最终,大家都陆陆续续踏上了北上或南下的列车。
离别的日子,惆怅的情绪,让人愈发的矫情,在春节这种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还没在家睡个踏实觉,就忙着购返程的车票,每天扳着手指细数回去的日子。
岁末年关短暂相聚,正月又离家!
岁月从不会庇护任何一个人,父母一年年变老,每一次远走,都是一年半载的沧桑。
即便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还是会丢下他们独自平复离别的情绪,自己义无反顾地背井离乡!
01
离乡是被动的选择,还是刻意的“逃离”
有人离乡,是被动的选择,因为在外面待得越久,就越难回去了;但更多的人他们离乡,是为了“逃离”。
一位来自大凉山的朋友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高中临近毕业,有一天课间大家聊理想,生物老师说:“有机会考出去了,就别再回来,不是我们不热爱家乡,是家乡不值得我们热爱!”
当时,大家都觉得是句玩笑话,可是当自己走出了,就真的不愿再回去了!
有人说:老子努力这么多年,就是为了“逃离”家乡。
逃离落后的村庄、封建的思想、贫穷的家乡......
因为,越大的城市,越不讲究出身和背景,工作学习只论能力,不问出身;
越大的城市,越能得到包容,混得好与不好无人过问;不婚也好,不育也罢,是你自己的选择,大家都很忙,没人对你的私生活感兴趣。
02
父母无法打包自己,只能给你打包行李
假期接近尾声,你将踏上返程,父母把所有的爱和牵挂打包。
很多人说,每次临走的时,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行李箱,满满的都是感动和不舍。
自制的腊肠、家乡的点心、洗好的水果,虽然挺沉,但还是都打包带走,因为除了这些,父母又能做什么呢,他们不舍阻碍儿女所谓的前程,又无法将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连同他们自己都一起打包给你,只能装些家乡的美食让你记住家的味道。
03
牵挂像风筝,思念的线始终在手中
每一个游子,一生都是一只被牵挂着的风筝。
小时候,牵挂是影子,我们走到哪里,父母就跟到哪里;长大后,牵挂就像天上的风筝,无论飞多高多远,思念的线始终在手中。
在远离父母庇护的日子里,我们都慢慢地由脆弱的少年,成长为刀枪不入的汉子。
为了能在大都市立足,我们披星戴月、披荆斩棘,习惯着那里的习俗、熟悉那里的生活节奏,知晓那里的脉络骨骼。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落地生根于他乡,而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家,反而成了驿站。
每一次回家,像尊贵的客人,劳烦父母跑前跑后伺候,短暂的逗留,徒增了他们的忙碌和牵挂。
而那些我们背井离乡的日子,早就成了昔日的老旧画面,那种情绪,五味杂陈。
可是,大都市虽好,终究不是故里,很多人看似光鲜的人生,却始终甩不掉悲凉的漂泊之感,恰似苏轼笔下的寻常巷陌、舞榭歌台,浮萍般被雨打风吹去!
第一次离乡,我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内心是欣喜、欢脱的,不曾理解父母暗自垂泪的不舍与感伤。
当真的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独自度过一段无人问津的漫长时光,也许才会懂得离别的意义,不经历孤独,便不会懂得相聚的珍贵和难得。
对每一个游子来说,这一生一世里,不论路在何方,又将走向何处,家是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的牵挂。
今生不管我们飞出多高多远,终究飞不出父母的牵念。
这根思念的线,一头系握在父母的手里,另一头系牵在我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