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扎扎实实读完的第一本书。自去年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后,总觉得自己应该着重解决考编最真实的需求、如何克服惰性以及关于学习正确的方法技巧,继去年11月以来先后看了《认知红利》、《认知天性》、《认知觉醒》三本书,三本书名字差不多,却大相径庭。
《认知红利》认为只有解决了人生意义人生方向这类形而上的大问题之后,才能通过思想改变行为,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刚看到书中的那些观点时总会陷入冥思苦想,总觉得只有想明白了书中所列的那些问题才可前进,通常都是翻了几页,作者一提问就合书冥想,然后一不小就会睡着,所以此书直到现在才看了三分之二,看到后面作者居然片面的认为只有创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讲的基本全是如何创业的商业营销方法论,不得不让人弃之。
《认知天性》讲的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来论证如何学习才能高效又快速,看了不到三分之一又搁置了。而《认知觉醒》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及实践心得,告诉我,人趋利避害喜欢简单舒服是天性,是几十万年大脑进化的结果,要想改变这种天性是有方法的,比如延迟满足感、降低学习难度找到“拉伸区”以达到心流的状态,要想学有所成,方法是与旧知识发生链接,再次基础上实践+反馈+向他人教授,以此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理想中的小茶桌另一个作用由此诞生,通过向他人分享书中得到的感悟或实践心得来检验自己的读书效果),要想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利用“第六感”做选择再用理智脑消除“模糊点”,方法是每日反思加冥想,这里不得不提,在看《认知红利》时的冥思苦想并不是没有作用,至少消除了我很多的模糊点,而我不定期写的日记与总结也是在践行此法,在看了本书后写日记和反思的习惯更化为了日常习惯。
好书的概念大抵就是让你欲罢不能,念念不忘,在感受阅读快乐的同时收获智囊妙计。 至于为什么读书?以及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读书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及困惑,带有目的性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他们的思想撷取智慧的果实和方法,这就是对现在的我来说读书的意义。
第一次用微信读书利用碎片时间看完了一本书,原来一直觉得读书必得纸质版才带劲,自认为这是读书该有的仪式感(年少轻狂,不知电子书香),现在发现,电子书比纸质书更便捷方便,只要你想,读书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更不分材质,等电梯、等人、去医院排队的时候…随时随地,如此这般时间更有意义了,更多了一分对时间的掌控感,而我好像也越来越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了,希望我们都能无拘无束的畅快阅读,也愿大家在书中找到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