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撑着从地上爬起来时,几个孩子朝我击来苹果,苹果撞在脑袋上碎了,但脑袋没碎。”
高中的一次语文考试阅读理解选入了余华这篇《十八岁出门远行》(有删减),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而如今再次重读,却不免感受到新的震撼。
主人公年满十八,背上红书包快乐地踏上了成年的旅途,跨入了成人的世界。他看着那山那云,走过那起伏的公路,想象那温暖的旅店,向着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未来前进。
然而现实终归是破碎而血腥的。
他天真单纯,用一根香烟换来了司机一声冰冷的“滚开”;他维护苹果的归属,用奋不顾身换来了拳打脚踢;他愤愤不平,用鼻青脸肿换来了司机偷包的结局。
成人的世界,让他遍体鳞伤,如同那被拆卸抢劫得遍体鳞伤的卡车,流淌着布满血味的汽油,掩埋了出门前温热的欣喜。
主人公最终躺在遍体鳞伤的车内,仿佛找到了温暖的旅店,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也许那一刻,卡车、旅店和心窝在一瞬间重合,他们还有温度,还没有被冰冷的现实浸透。
出走未有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只是回顾那倒叙的经历,他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鲜艳的红背包竟折射出刺眼的痛苦,模糊了未来的征途。

成长是一首无声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