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精讲的《刻意练习》,其中有一个颠覆我认知的点是~~所谓的走出舒适圈,是指将你的远期或者说终极目标定在舒适圈外,而做事还是得在舒适圈内。
大的技师或厉害的程序员们,都是拥有强大的专业基础才得以被重用。
有时候我在想,你可以刻意练习写字、刻意练习唱歌、刻意练习跳舞……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该从哪里刻意练习呢?每个月都是一样的事,也不能随意的创新,想要走分析的路,每个月基本被重复的工作压得不能喘气。
我就在想,我该如何得去练习分析数据呢?
书中提到,从普通小白到大师的路,是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产生兴趣(通过好的反馈了解兴趣)。不是说,我看别人靠写作赚钱了,就去写作。看到别人做瑜伽老师变气质了,就要去当瑜伽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都有自己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了解到自己所真正感兴趣的事。
著名钢琴家朗朗,他最感兴趣的是钢琴,现在肯定是。但回到小时候,他初学琴时,是真的感兴趣吗?据说朗朗母亲曾因其不练琴而打骂朗朗,朗朗一度想跳楼轻身。
最终是什么让朗朗对钢琴的抵触,到成为大师的呢?我想离不开他每个日复一日的练习,将每个谱曲都信手拈来。而让他坚持这种枯燥的练习背后,是他每次演出得到的正向反馈和对他的认可,才让他有了刻意练习的兴趣动力。
2.变得认真(导师赞美认同)。我记得每一次女儿跳舞演出的视频,我都要一遍一遍的看,然后情不自禁地说,这个手、这个节奏都很好,跳得真好看。女儿总是问我:“妈妈,你眼里没有其他同学吗?”我就笑着说,我有其他同学,但你的光芒盖过了其他同学,所以我满眼看到都是你。
后来,老师跟我说,孩子课堂上跳舞是最认真的,动作也是同班中最标准的一个。
有许多跳舞的孩子也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跳舞,尤其是一个人跳时。而女儿,只要你说想看跳舞,她便翩翩起舞了。
虽然个子在同班跳舞中最小,却每次演出都是C位或领舞的那个。
我想她对舞蹈的认真,能够坚持住做舞蹈动作的累与痛,是因为老师和我对他的赞美,促使她变得认真。
3.全情投入(习惯)。也许更多时候,我们更愿意相信别人能成功,是因为天赋和运气。
今年在东奥会上创造新的世界跳水记录的14岁女孩全红婵,她可能真的有天赋的成份在里面,但全靠天赋吗?看到记者对全红婵平时训练的日常的公布,全靠每天练习,无数次的跳入水中,一有时间就在空地练习。就算是即将比赛时,也要在出战前练习一下动作。她最后那个倒立跳水惊艳了世界,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动作通过每天的练习变成了吃饭睡觉的习惯,怎么不能随意信手拈来呢?
4.开始创新(孰能生巧时)。当今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企业也在社会的大浪淘沙中沉睡。许多新生的职业应运而生。个体时代开始发光发亮,一个又一个网红催生了新的经济体。
而我想说,如果没有马化腾、没有马云等互联网的打底,没有一代又一代手机的更新换代,今天的APp时代,能活吗?
就好像刚出生的宝宝,从咿呀咿呀到流利的“说学逗唱”,都是先把语言的基本功熟练再开始创新出新的话语。
所以,我想成为一个厉害的财务分析师,需要先把专业基础打牢。
然后再试着去做分析,然后看自己分析与别人分析的差距,再从差距中修正自己的不足,继续练习,形成自己的思路,熟练后,就可以想想是否有更简单的方式得到更精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