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桃山村(上)
桃山村在哪?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
是广德南乡与安吉文岱村交界的那个村?那是建平凼;是卢村境内桃花山尾巴上的那个村?那是青乡。
好吧,建平凼+青乡就是桃山村。实际上,桃山村是个很年轻的村,村名是在解放后的1961年才出现的,原来仅指青乡村全境,2004年撤并行政村,建平村也并入桃山村。回望历史,这两个有缘份的村已经不是第一次抱团了,起码也是“二婚”。具体是么样一回事,听我慢慢跟你讲哦。
青乡原名青山,因青乡坡上汪家屋所在的青螺山而得名,建平凼原名呈明堂,是村里姚姓大户人家的祠堂。
尽管桃山村这个名字已经存在六十多年了,但村名仍基本只存在于官方的网站、文件中,土生土长的家乡人,很少会说自己是桃山村的,如果说起,也要加上一句:“就是广德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桃山村名的历史不长,但村的历史很长。山野小村,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和牛逼的人物载入史册,正史里当然难以查找到桃山村的历史记录。据乾隆五十七年的《广德州志》记载,当时广德州有421个“保”,桃山村那时属于小南乡55保之中的:施坞、青山、呈明堂3个保。
“保”起源于宋代“都保制”,到了明代变成“里甲制”,乡、都、保、里、社是跟村差不太多的单位,都是为了政府管理、收税的需要。桃山村周边至今还有中保、大洪保等村名存在,小余里、施坞里等等也是那时的遗存。
时间走到中华民国22年10月,全县的保甲编组完成,那时的桃山村属于笄山乡,叫呈青保,可能是人丁稀少的原因,呈明堂和青山两个保,第一次合并到了一个行政建制,各取一字为名。而施坞里,则干脆连名字也没剩下。周边的小余里属双溪乡,遐嵩岭属柏垫区,焦村、耿村属桐汭乡。今天看来变化不是一般的大。
1949年5月,广德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乡村迎来新一轮整编,桃山村所在的笄山乡归卢村区管辖。7月,在中国存在上千年的保甲制度被废除,全县基层建立182个行政村。后来的十多年里,乡镇一级建制频繁变动,县下有区,区下一百多个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农业社会管理效率的低下,比现在信息化时代差太多。
1961年9月,全县有29个人民公社,下辖282个生产大队,这时桃山村第一次出现,当然他是叫桃山大队,基本相当于青乡的范围,同时还有建平大队,两个村是兄弟关系。至于为什么不叫青山或青乡大队,我没有考证,估摸着,“青山”被咱们这些河南、湖北移民后裔土话讹传成“青乡”,而“清乡”这个词对中国人民是个痛苦的记忆,新中国是不会允许“清乡”同音的村名的。桃山村这个村名,恰好可以抱上桃花山这个地名大腿,形成了“桃州镇-桃山乡-桃山村”的格局。也正是考虑到这个传承,2004年底,在青乡(桃山)与建平自“呈清保”后再一次合并时,选择了桃山村作为最后确定的村名,从此,青乡与建平,又从一对好基友变成真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