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首先,moss是flowerless不开花的,就谈不上大小了,所以如果把苔花翻译为moss不是很准确。而moss flowers应该也是杜撰的一个词汇。 关于苔花,专门的一种物种,详细可以百度,它生长的环境特殊,生于山间岩石上或树上。苔藓是一种低级植物,结构简单,只有茎和叶,而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不开花,也不结种子,而是以孢子繁殖的。网上查到的苔藓开花的图片不是它的花,而是它的孢子。苔藓一般会用于盆景辅面,它并不适宜完全在阴暗处生长,它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养护温度不可低于22℃,最好保持在25℃以上,才会生长良好。也就是说,诗人的作品中“阳光不到处”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夸张?或是其他写作手法,这个我不懂,但是翻译为,阳光不能照射的地方,还是感觉不恰当。
那么袁诗人错了吗,其实我们不必这么较真,文学创作表达的是一种意境,袁诗人看到的苔花也许说的就是苔藓的孢子,虽然不是真正的花,但也自有一番绿意和美好,默默在角落里绽放出自己的美丽,也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和人生。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诗人诗歌意境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诠释。但是英译文本却不同,它从英语语言的角度来理解就需要让读者能够从英语的角度来领会诗歌的初创含义,翻译可以有文采,但是不能偏离原文基础含义,更不能背离了信息的科学性……。
Youth这个英语单词,主要用来指人,从修辞学来说,如果拿来拟物应该可以,但是原诗中的“青春”,不仅仅指一种状态,还侧重强调苔花在特有的不利条件下的自强不息的成长过程,生机勃勃具有生命力……。那么这里针对以物壮志的语言环境,作者写的是物,那不防使用“物”的相关词汇,比如thrive ,thrive v. [I] / θraɪv ; θraɪv /英 / θraɪv /
( past tense thrived throve , past participle thrived )~to become very successful or very strong and healthy formal 兴旺,欣欣向荣;茁壮成长 【正式】plants that thrive in tropical rain forests在热带雨林蓬勃生长的植物
如米小,“米”不好用rice,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个局限性就使得译文让人产生不科学不严谨的感觉。“学牡丹开”并非是强调如牡丹一般花开艳丽夺目,而是花开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高贵卑微的区分。翻译上不能直接翻译。
因为无法确定苔花的对应英语词汇,所以,我无法给出英语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