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书是读者,书于我是粮食是转换心境的大门是安放我的小小灵魂的宝盒。
我喜欢买书爱看书。小时候的我就喜欢看书,只是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世界上的的书是如此之多,无穷尽。那个时候能得到的书总是有限的,但到我手上的书必是珍惜的。相信很多小女孩心中都是有个公主梦的。而我的公主不是住在城堡中,而是活跃在书本上的。她在字里行间跳动着,每一个脚印都落在纸张上开出了小花和小草,一丛丛一簇簇,好看极了。
文字是作者和读者沟通交流的媒介,有力的文字是有温度的。翻开书,用手触摸文字,眼睛略过的也是温柔的。尘世浮华散尽,人去楼空,留在书里的却还是清晰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静下来的时候,捧本书更是美妙。
从小到大的理想换了很多,唯一不变的就是阅读习惯没变。读的书很泛,从文言古诗到现代小说;从生活情感到科幻悬疑;从文化习俗到人生感悟。买的书多了,倒也能渐渐摸索出自己的喜好,以及养成了看书名猜内容的习惯。但往往,很多书名是极具有迷惑性,这个时候就得打开书,细细读。
买的书多了,烦恼也就来了。逛书店或者是网上选购的时候总是会一次挑选好几本。从看中到拿到手的过程很短,尤其是在实体店选购,付完钱就是你的了。买书时一时爽,买回来之后,那一本本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读到的。而且书一旦沉浸在其中,好奇心和本能会驱使你接着往下读,这就是时间成本了。从不担心看书的速度只怕狼吞虎咽消化不良,抑或是细细咀嚼流连忘返,很容易把情绪带到下一本书,就像看剧跳戏一般。
小时候只是觉得多看书可以积累素材,停留在遣词造句上面。而慢慢的,生活气息重了起来,代入书中的情感也就渐渐多了。在散文小说上尤其希望和文字有共鸣、有碰撞。
书是岁月长河中的一抹绿,盎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