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前段时间的热门电影《调音师》,这部电影的评价非常高,也许是因为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和思考。但是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比较符号化、简单化、片面化,导演更多的是为了剧情的需要去制造出人意料的情节,但却忽视了整体人格上的合理性。除了男主角相对复杂,其他角色基本上都是非常单一的性格。尤其是男女反派就是单纯的坏和恶,除了邪恶和奸诈,似乎没有其他性格。
看了这部电影,被里面人性的恶深深的震惊到了,说实话,看完后整个人都不好了。这种“恶”的感觉会让人本能的不舒服,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都会觉得不舒服,那身在其中的那个恶人,他就真的能心安理得吗?人性真的就那么恶吗?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自古就有,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之善是天生的,但是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同样是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加以改正。
大家有没有发现共同点?其实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中的人性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善的。环境会影响人性的善恶。做为国人来说,我们成千上万年的文化在思想上引导大家行善避恶,而同时又在社会制定规则惩恶扬善,这些善恶的观念其实已经深耕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也可以说它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所以在看到《调音师》这部影片当中弥漫的人性的恶时我会本能的觉得不舒服,我想做为国人对这样的人性恶没有几个人会觉得舒服,当然更不会有人接二连三的去做恶却毫无愧疚。做了恶的人在潜意识当中都会觉得不安,所以很多做了恶的人真正伏法的时候会觉得突然松了一口气,因为知道自己需要为自己所做的恶承担结果了,不用再时时刻刻遭受良心的谴责了。
其实人的本性确实有恶的成分在,比如自私,比如贪婪等等,但人类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生活下去,不得不进行合作,但人性中的恶会影响人们的合作和长远的发展,所以大家制定了许多的规则来约束人性中的恶,并且通过各种文化思想和理念来宣扬人性的善。由此才有了人类社会长足且快速的发展。
“人性”,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随着时间的变化、地位的差异、环境的不同、理想的更改、角色的变化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
What is life ?it depends on the liver.
什么是人生?取决于生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