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看悟空,悟空“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闯冥界修改生死簿,找龙王索要武器装备,不满大材小用蔑视强权,偷蟠桃喝仙酒吃金丹闯下大祸,神仙组团打架暗中伤人,心猿被压五行山下。
“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读西游,看悟空,悟空目标明确,追求理想历久弥坚。求长生不老,跨万水千山拜师修行二十载。为修成正果,跟唐僧西天取经受九九八十一难。其间有三次与唐僧起摩擦,唯第一次悟空撒泼无礼、弃师父,一走了之。“你若不保唐僧……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到正果”,龙王一语惊醒梦中人,悟空急耸身,回到师父身边。第二次唐僧一纸贬书驱逐悟空,悟空软款央求,说尽好言,细细叮嘱方无奈离去。第三次,心有凶狂受紧箍咒痛苦,但悟空好强爱面子,深知自身处境,恐小妖见笑,恐天宫不容久住,羞见三岛诸仙,又不伏气求告龙王,机灵求助菩萨,妄想褪下紧箍,得菩萨点拨,悟空皈依,再无二心。
悟空取经的决心历久弥坚,尤见第八十一回,唐僧生病,在镇海寺停三日,竟想与唐太宗修书一封,“启奏当今别遣人”,悟空呵呵大笑道:“师父,你太不济,略有些病,就起这个意念……”,随后,侍奉师父,降妖除魔,纵然师父屡次训斥,也绝无二话。
《西游记》第三十回一百七十四页,小龙劝八戒请回大师兄,小龙道:“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只说‘师傅想你哩’……”第三十一回一百八十一页,悟空对奎木狼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可见悟空具有重情重义、知恩感恩、恪守孝道的美好人性。
小说写悟空之泪,大概有九次之多。第二回被菩提祖师驱赶,悟空满眼堕泪央告:“师傅,教我往那里去?”,它知错。二七十回三打白骨精,八戒煽风点火,唐僧写下贬书,再不要他做徒弟,悟空先软款求之,又变了三个行者噙泪叩头,继而含悲留意嘱沙僧,它有情。三十二回“弄个虚头,把眼揉出些泪来……”,也是为师傅着想,它用心。四十一回,被三味真火的烟伤身,险些丧命,止不住泪滴腮边,感念五行山下的恩情,感慨取经路上的辛苦,感叹今日痛受伤,它不是无所不能。五十七回,第三次被师傅驱逐,“望见菩萨……泪如泉涌,放声大哭”,悟空委屈的令人心疼!六五十回,唐僧不辨真假,进小雷音寺拜佛,师徒四人皆被困。后悟空逃出,“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仰面朝天望,悲嗟忽失声:‘……今生步步遇妖精,似这般苦楚难逃,怎生是好!’”,它痛苦、受罪皆因心疼、体恤师傅。七十四回至七十七回,听闻师傅被狮驼岭三妖夹生吃了,行者“失声泪似泉涌……凄凄惨惨”,念及师傅之恩、手足之情,竟也打了退堂鼓。见到如来“两泪悲啼”,“身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此毒魔之手”,大闹天宫、翻江倒海的齐天大圣,心高气傲、武艺高强的齐天大圣怎咽得下这口气,受得了这般委屈?八十至八十三回,唐僧致意救下变作美妇的金鼻白毛老鼠精,两次被妖怪摄走,“孙大圣止不住眼中流泪,‘见鞍思俊马,滴泪想亲人’”,“八戒则忍不住仰天大笑”,对比之中,立见高下,大圣心忧唐僧安危,把唐僧当父亲一般相待,不是哄人的话。八十六回,妖怪抛出真人头,悟空以为师傅被吃,没奈何地哭,哭完就“与师傅报仇去”,没有虚头巴脑的形式,它性情至真至纯至烈!
唐僧的泪也很多,但大多是为自己而流泪,显得怕丢了性命,怕耽误了取经……显得自私。
悟空说话很有艺术,而且时常引经据典,不论是去西天求助神仙,还是教八戒去蜘蛛精那打探,还有师徒间的日常对话。究其原因,这得益于它的第一师傅菩提祖师的教诲。第二回写到:“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悟空接受了扎实的基础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菜燃火,挑水运浆”,劳育智育一样不少。
悟空本领高强,降妖除魔自不在话下。还通医术,配药方,为朱紫国王国王治病。
悟空偶有“举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痛苦,常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但更多的是“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的万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