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有了观鱼的习惯。不说“看”鱼,而说“观”鱼,缘于我对鱼的钟爱,每天清晨起床后,我都会静坐在鱼缸前,看看鱼儿们睡醒了吗?晚上休息前,我也会过来,看看顽皮的它们是否还在嬉戏?
对于养鱼这件事,我实在是很不专业。大概是五六年前吧,心血来潮,买了一个小鱼缸,对鱼也不认识几条,开始只买几条孔雀,附庸风雅,装点一下生活。下班回家后,看看那游动的小生灵,似乎可以洗去一身的疲惫与风尘,眼波随之流转,心灵也多了一份宁静和安详。
然而,小鱼们却并不好养,这主要还是缘于我的失职。有段时间,我已经没有了看鱼的兴致和习惯,也很久没有换水,甚至鱼缸已经成为被我遗忘的角度,虽然它本来就在眼皮底下。常常是程程宝惊讶地呼叫声把我带到鱼缸前,“爸爸,这条鱼又死了!”于是,我心情沉重地捞走它。过几条,又是一条。我开始觉得自己太不适合养鱼,当时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鱼缸,而今已经所剩无几。看着一两条小鱼儿在偌大的鱼缸里寂寥地游动,我更不忍心看它了。
某天去花鸟鱼市,本打算买点绿植,程宝建议道,爸爸我们再买几条鱼吧,那条小鱼一个人太孤单了。我被她可爱的小心思萌化了,决定这次买完鱼回来,我一定好好地呵护和珍惜它们。精心地选择了几对美观又好养的带回家,配上漂亮的水草,还有美味的鱼食,我开始和孩子一起照顾它们。一回家,我们就围到鱼缸前,喂食物,撺掇鱼赶紧吃,给它们起名字,评价它们的成长。于是,小鱼们有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鱼妈妈”“小懒虫”“小活泼”“驼背鱼”等各种带有儿童气息的名字都具备了。
“爸爸,你看,这个小懒虫躲在水草下面,还不上来吃饭,它都那么小了!你快想想办法吧。”
“我们把它捞出来,给它开小灶吧。”
“爸爸,你快看,这只小鱼还这么小,它的兄弟姐妹都当它妈妈了,它就是不好好吃饭。”
“对啊,所以你要好好吃饭哦,这样才能快快长大。”
慢慢地,观鱼成了我们父女一天必不可少的功课。那天清晨,在鱼缸前,发现了小小的黑点在动,起初我以为是水太脏了有脏东西在漂浮,仔细一看,——原来是小鱼仔。我赶紧喊了一声,还在赖床的程宝一骨碌翻身起来,来不及穿衣服,就跑过来。
“哪只鱼生宝宝了?爸爸,快让我看看!——哇,好小呀,太可爱了。”
于是,我们悉心照顾的伙伴中又多了一群可爱的小生灵。我们把小鱼宝宝们一个一个地捞出来,放在小鱼缸里,担心被大鱼们吃掉。仔细一数,竟然有12条之多。看着小鱼们在我们的呵护下一天天地长大,那里面的幸福感可真是与日俱增啊。带着程宝观鱼时,体验着成长的乐趣,感受着家庭的其乐融融。而一个人观鱼,有时也别是一般滋味。
人们常常感叹人不如鱼,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所谓“海阔凭鱼跃”,可在一尺见方的小鱼缸里,它又能跃到哪里呢?它是不自由的。眼前貌似明亮的世界,可稍微一用力,只会碰到透明的玻璃,所以我疑心鱼儿每游到鱼缸的边上总会机敏地年头转向是曾经屡次碰壁的条件反射。然而,生活在水里,游动是它的行动和存在方式。表面的自由自在,背后呢?它不累吗?它不歇息吗?
这难免让人想起了《列子·天瑞》中的一个故事: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皋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是啊,生无所息,若有则是墓穴。也许这是观鱼最大的感触吧。
既然生无可息,那何不让自己的游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呢?让人们从我轻盈的游动中获得美的享受呢?于是,我眼里的鱼儿,它们的每一个日子都在翩翩起舞,那么认真,那样执著,游过了岁月,游成了风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儿是有灵性的,观鱼中我们已经形成了莫大的默契。即使刚喂过食,我只要走过去,坐在鱼缸前,它们会瞬间围过来,张大嘴巴,似乎和我有说不完的话,我凝视着它们每一张翕动的嘴巴,聆听着它们灵魂深处的声音。在这冰天雪地的西北,无法领略“东鲁春风吾与点”的意境,斗室的鱼缸中,我却体会到了“南华秋水我知鱼”的乐趣,不禁莞尔。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在西子湖畔驻足。而在我精致的鱼缸前每日观鱼,却成了我生命中莫可名状的妙境。
人生茫茫且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