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名中医医生,读医学专业八年,然而一毕业我却误打误撞的进入了病理圈子。也许有人说,也不算是转行,毕竟还是在医疗的圈子混吗?
其实,中医专业和病理专业真的是两座隔海相望的山,似乎我找不到两个专业的相似处。
5年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也会遇到死亡,那个时候我会躲,我内心很惧怕面对死亡。工作中进入病理行业,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肿瘤患者,一份病理的诊断报告似乎对于患者来讲就是一张宣判书,是良性还是恶性决定患者的后续的治疗与预后。
有时候一张良性报告单,带给患者的就是生的机会,但是恶性肿瘤的诊断,会毁掉一个家庭,毁掉一个人的梦想。
第一次参加北京市疑难病理讨论的时候,我被5个病理戳痛了自己的心,患者的还是那么的年轻,却罹患癌症,最小的一个患者只有5岁,我不敢想他的父母的内心会是多么的崩溃。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乐视的那个年轻的体育记者,一个27岁年轻的生命却罹患恶性胰腺癌。那一天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病理科任主任打电话给我,说一名患者将携带切片扫描成数字病理图像,申请国际会诊。一个女孩带着几十张的切片来到了公司,简单交谈后了解是她的男朋友患癌,已经辗转于全国的知名肿瘤医院,但是最后都是无法明确具体的类型,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放化疗。
在观察中,我看了女孩眼中的焦虑与无奈,我加了对方的好友,在朋友圈开始关注周记者的抗癌故事,后来转战到微博,我很想帮助他们。私下,我把对方的切片给了国内一线的知名专家看,专家的结论都是罕见的恶性胰腺癌,预后都不是很好。
当年周记者的故事,也成为了微博年度影响力事件,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的在抗癌的痛苦中挣扎,很感动却无能为力。
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每年的癌症发病的数据统计,我国的癌症患病很高,死亡率也很高,病理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病理的人才却急缺?据统计,我国注册的专业病理医生只有2万多......
我工作后一直从事远程病理诊断服务,服务于基层医院、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专家,在不断的服务中,我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远程病理,改变了传统的会诊模式,提高了异地专家会诊的时效性,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间。尤其是肿瘤多学科会诊,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利益和看病的效率性,为早期明确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大大缩短了时间。
抗击癌症的路很漫长,至少我在这条路上一直在前进.......
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都在为抗击癌症,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努力奋斗,我国已进入全民防癌时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一线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并呈年轻化的趋势,早期明确诊断就是在和生命赛跑。
一转身,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样的在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