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和同事上了一个卫生间,我们四楼有点闷热,坐在卖灯的老板娘家聊了一会儿,她聊了去澳门的经验。聊着聊着我瞬间想到了,前两年和设计师李静聊的上海外滩,那会我说这是一条湖,李静瞬间有点惊讶,嘲笑说:冯姐,你说什么,这是上海外滩。我一下子不好意思了,有点羞涩。现在回想起来,没去过没见过这是事实,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去过或者我了解过肯定知道那是上海外滩。
又聊到山姆,老板娘说哪天我们一起组团去南京山姆,老板娘说我们三个挑个时间。(老板娘,设计师,财务)。此时我心里又有了感想,为什么没有我,因为她们知道我不会去,我是那种不花钱的主。转念一想实事求是心里干净(公司组织旅游,我基本上不花钱,我不会为了面子,而逼着自己花,需要或者习惯我就买,不需要就不买,觉得贵就不买回来淘宝再买),假如我迎合了买了,心理会不舒服有心疼或者后悔,毕竟自己花钱受原生家庭习惯了,与其那样还不如做自己就好了。
聊了一会我们准备回公司了,这时爱家装饰设计师带客户来选灯。设计师说:你现在在哪家。我说:在海旭。设计师说:好久没有看到你了。我笑笑说:是的。瞬间我的思绪回到了2016年那时初次进建材装修行业和销售挂钩,进入了爱家装饰,一开始觉得这工作好美呀,轻松,环境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不屑一顾,那种孤立,要么会融入人际关系,要么有业绩。不然心理会很寂寞。但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处人际关系,工作和旅游时都特别孤独。没有工作经验和技巧,就这样到了十月份辞职。也就是这个设计师当时一直对我是正常对待,没有鄙视。那个时候是不会有人告诉你技巧的,你越差越好,你越傻傻的没有业绩最好,因为这样我时间久了没有业绩自然会走人,没有哪个老员工待的好好的,来个新员工抢自己的饭碗。没有业绩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回想起来真是钻牛角尖,换工作不就完了,或者不适合这个工作换行业不就完了。一直坚持是怕辞职后老爸说哪里都干不长。所以坚持到无法坚持骨气勇气辞职了。说到这亲子关系,是多么的重要,不是孩子多受些挫折就会心理强大,而是生活中每次孩子遇到挫折父母能给到理解,相信,一起面对挫折。孩子才能越挫越勇。而不是给孩子贴标签:这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或者抗挫力差或者这孩子心眼小等等。
现在随着学习和经历知道了那些都是正常的,那就是人性。通过这个事情在想想有很多孩子辍学,不想去学校,好像是表面现象实则是心理的那个疙瘩没有被解开,及时你打着骂着把她推进了学校,又有什么用呢人在心不在,也许长期了就会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