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由此,我们可以把学习书法总结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信(专)
刚开始学习书法,首先是“信”,就是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书法,有能力摆脱物欲对自己的影响,做到做事时专一不杂。这时,对毛笔的性能,字的结构、用笔都不熟练不要紧,只需要选择一本隶书或楷书的古代名家字帖,反复临摹,直到掌握他的技法,最好做到能背临或者创作。这个时候切记一会练行书,一会练隶书,朝秦暮楚。
第二个阶段:解(杂)
其次是“解”,这个过程有点难,因为要到真正懂得书法和教学的人来引你楔入(现代网络科技比较发达,各类书法教程比比皆是,若你的悟性较高,也可以从网上学习)。然而,当掌握了一种书体以后,可以转益多师,学习其它书体,甚至涉猎其它个各家各派,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练习手下功夫,学习各种用笔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个阶段:行(专)
学书最重要的是落实和训练,没有行动的书学理论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做到临、创结合,扎实走路,才能走得更远。在学习完各种书体、涉猎各家之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家或一体进行深挖,这个时候相对于第一阶段,无论在手下的功夫,还是对于书法的理解上都上了一个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了。
第四个阶段:证(杂)
第四是“证”,也就是通过上述三个环节来证明自己所学不虚,你就开始真正爱上书法,慢慢走上成书法艺术之路了。当然,这个阶段较之以前是一个融汇贯通的阶段,前面一直在单练一家,势必造成下笔单薄无物,此时参考其它书体、丰富笔下内容。另外可学习篆刻、国画、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久之,便能形成自家风格。
以上四个阶段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也可能相互混杂,也有可能你这五年把这四个阶段都经历了,接下来五年又经历了一遍,学书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也可能学到最后也没有成名成家,但那又如何呢?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和幸福,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