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是一种美德
今天懒散了一天,读文看文改文,头昏昏中看了王老师听曹文轩的讲座后的感悟,读来受益匪浅,今天只想摘抄,留存以备反复揣摩。
1.写文章是一种美德
写作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写作是一种仪式,甚至是一种宗教仪式。老一代的科学家写文章,写古体诗,现在再也出现不了这种纪念碑式的科学家了。读爱因斯坦的科学著作,每一篇都是散文的名作,都让人感到宁静、从容的科学之美。
立言就是立人,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一个民族的写作能力,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写作质量。一个蒙昧的时代,在质量上比一个黑暗的时代还要低下。因为蒙昧的时代会造成民族的整体判断力下降。所以鲁迅只能出在一个黑暗的年代,而决不会出在一个蒙昧的时代。
2.苦难是生命中的一种常态
中国少年很早就被抛入痛苦的季节当中,苦难究竟对我们的生命生长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值得深思。并非仅仅我们的孩子在吃苦压抑。
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受苦的,躲避苦难就是躲避人生。
曹文轩说了一个细节,这个细节震撼人心。他小的时候,父亲是小学校长,他们家住在校园里。那个时候,很多流浪的人,晚上无处可走,就到教室里来避风躲雨。
曹文轩亲眼看到三个人在教室里冻死,第二天被发现,死人的嘴巴张得特别大,怎么也合不拢,这个镜头常年留在曹文轩的脑海里,成为那一个年代馈赠的记忆。
而反观现在的孩子,学习有一点压力,整个家庭都围绕着孩子转,都学会了察言观色,蹑手蹑脚,都学会了走猫步。
3.放弃阅读是一种堕落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天空和太阳,这是事实的世界,可以称之为第一世界。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心和脑子,这是一个想象的世界,可以称之为第二世界。生命的质量常常取决于第二世界。
人是唯一需要修炼的动物,这种修炼就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方式的认同。
阅读是一种最优雅的姿态,比如现代的舞蹈,用身体的语言做出各种各样的姿态来,但上帝却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最美的姿态。人类的一切丑陋的动作、笨拙、粗鲁,都与阅读缺少有关。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气质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一座图书馆,图书使得我们完成了宗教一样的理想。
4.审美缺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
蔡元培先生曾倡导学生“德、智、体、世界观、审美观”全面发展,但现在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世界观和审美观的教育。
我们常常用音乐课、美术课、品德课等替代了审美教育,这是非常可怕的。由于美学教育纬度的缺失,已经给现在的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的民族成了一个不会审美的民族,我们可能是富有的,但人家照样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没有风度,没有品味,没有教养。我们只知道知识是一种力量,其实,美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的穿着,谈吐,街道都有问题,整个国家的审美层面非常低下,城市建设中不中,洋不洋,土洋结合。农民们用一辈子挣来的钱,修建了一座座硕大的丑陋的厕所房子。
他们无一例外,都用窄窄的长条形白瓷砖装饰墙面,而这种瓷砖在城市几乎是厕所装饰的专用材料。
对照国外,北欧的房子,每年政府都要求改变颜色,常常看到很多家庭夫妇在刷漆,刷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和气候和天气相呼应。走进北欧的村庄,简直走进了童话世界的城堡之中,如梦如幻。北欧出现那么多的童话大师,这不是一种偶然,应该和当地的土壤有关。
我们所有的校服都如此丑陋,所有的家长都要求大一号,这是我们的消费观,于是我们的孩子,穿着盖住屁股的大一号服装,他们的青春、挺拔、妩媚,就这样被遮蔽。就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妈妈每天给孩子做饭,带到学校的饭上,都放一颗红樱桃,审美在这个民族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去了。
文学创作也要注重“审美”,知识分子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文字使人们变得“高雅”。谈到“审美”,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情调”这个词,学生也需要“情调”教育,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缺少这重要的部分。
学生显得苍白,枯燥,语言乏味,只会说哇塞,帅呆了。当国外的孩子唱维塔斯的《星星》:
那星光在天际诱惑着我
可是触摸星星谈何容易
即使是最近的一颗
而我更加无法确定
自己的力量是否足够
我将耐心的等待并为自己准备
踏上那通向我梦想和希望的旅程
不要将自己燃尽
我的星星等着我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
我都会义无反顾
无论山川多少阻碍
我都将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征服
无论失败多少次
我都将重新开始
虽然我也不知道
这一切是否有意义
我将耐心的等待
并为自己准备
踏上那通向我梦想和希望的旅程
不要将自己燃尽
我的星星
等着我
我们的孩子在唱《老鼠爱大米》,这就是情调的不同,也是一代人的差距。我们国家5岁左右的小孩基本没有图画书看,没有朗朗上口的传统童谣唱,孩子本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美的。但可惜我们没有,我们只有一个“小燕子穿花衣”,但也不能老是穿花衣啊。
5.写作实际上是一种折腾
阅读要寻找有文脉的书,那种书有高贵的血统,能够给我们的生命打下底子。那样的书,一打开,语气和腔调就流淌出来。
写作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风景的描写,人物离开了风景,性格还能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吗?加入风景,文章就湿润了,就水灵了,灵性就来了。但最最重要的是写作要学会折腾。
“皮卡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柿子树上,还有最后一颗柿子。皮卡想:柿子啊,你千万不要掉下来,因为再过两天,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
可是,哥哥回来的前一天,天空中飞来了一只乌鸦,把红红的柿子叼走了。乌鸦飞啊飞,飞过了一座山,皮卡追啊追,追得累了,躺在地上睡着了。
等皮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片柿子林里。晚秋的柿子林落下一地金黄,只有一颗颗柿子像一盏盏红红的灯笼还挂在树上……”
这段文字很有感染力,每个人的眼前都有一幅画面:蓝色的天空下,黑色的乌鸦叼着鲜红的柿子飞在山间,青青的草地上,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嘴角挂着着甜甜的微笑睡去,头边是一片金色的柿子林……
这就是因为作者会折腾。
你要写只剩一个柿子的柿子树,你首先要设计一个主人公,给他取名为皮卡——你可以谈谈他名字的由来——然后再设计一个情节。
比如树上只剩一个柿子,皮卡希望这个柿子能在树上多待几天,等外出上学的哥哥回来的时候再掉下来。这时开始“折腾”,偏偏在哥哥回来的前一天,柿子被乌鸦刁走了——注意你要写出乌鸦的颜色、柿子的颜色、天空的颜色,这样你的文章就有了色彩——于是皮卡就开始追乌鸦,眼看快追到了——
这时又要“折腾”——皮卡摔了一跤,结果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片柿子林,那里全是红红的柿子。
卡这时应该开心地摘柿子了吧?不!不要让他摘,还要“折腾”,要写皮卡开始犹豫要不要摘柿子。摘?还是不摘?文章因折腾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