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8姨 财十八
小米的新品发布会都看了吗?雷军宣布要造车了。
虽然小米要造车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前几个月大家就在讨论。
许知远说,雷军有种are you ok式的勇气,
18姨不能同意再多。
发布会上并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
18姨想讲讲看完几个感受。
NO.1|壹
在发布会之前,小米为了造势请来了知名文青许知远和雷军做了一个访谈。
18姨觉得许知远老师最出名的时刻,应该是邀请女神俞飞鸿上他自己的节目《十三邀》。
那会儿大家都骂他——油腻。
在和雷军的聊天中,许知远说大学也是学计算机的,而且还是北大的。
他曾在《吐槽大会》上对李雪琴说:李雪琴,你好!我是许知远。你看北京大学这门槛…多低!
许知远后面并没有像雷军一样走上专业相关的道路,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有一个误会,那就是觉得「钱是最不重要的东西,后来发现那确实是个误会」。
然后雷军笑了。
雷军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从金山到卓越再到小米的几段创业经历,所以估计没有人比他更明白钱到底重不重要。如果有,那个人应该下周回国。
雷军和许知远站在一起,看着像是一个工科男和文青的对话,活脱脱眼前的苟且和诗与远方。
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了成功,享有了一定的社会财富。即便是许知远当年觉得钱不重要,那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赚钱,而是他无需搞计算机,搞文艺也能赚到钱,取得成功。
所以看着两位大佬的镜头前谈笑的时候,18姨觉得,
任何时候都不要觉得钱不重要,年轻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特长去获得更多的金钱。
NO.2|贰
18姨的第二个感受,是「人只能赚认知范围内的钱」,尤其对平常人来说。
雷军的演讲实在是凡尔赛现场,他说自己当初只想当一个安安静静的美…程序员,结果别人让他出任总经理。
雷军说,他知道汽车是个烧钱的行当,但是小米亏得起…
饶是如此,他当上总经理后逼着自己自己去学管理、学市场和销售…
做了小米之后去学硬件,去了解制造业…
决定做汽车后,75天里,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
雷军形容这些是一次次ROM的过程,大佬都是如此,我们普通人做一件事之前没理由不去研究。
基金火的时候,许多人头脑一热就抱着钱去购买坤坤的基金,等到被套又慌忙割肉。
18姨建议,无论你投资基金还是股票都要做一定的基础研究,弄懂他背后的逻辑。
以基金为例,在买入之前应该了解基金的持仓,持仓的股票未来前景怎么样
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是什么样的,是否和自己的胃口,是否与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相匹配?
举个最近很火的例子,一个长得很像小岳岳的韩国人,用日本人的券商,借瑞士人的钱,在美国股市玩中概股,结果创纪录地一天亏了150亿美元。
让银行暴亏百亿,华尔街几大投行都成冤大头,后续可能还有一连串连锁反应。
感兴趣的家人可以去搜一搜「比尔黄」,投资界的狠人,曾经7年内把自己管理的基金从2000万美元做到超过50亿美元。他的投资风格较为激进,酷爱加杠杆。
对于这种风格激进的基金经理,如果你不了解其风格,只是因为其过往业绩就跳进去,怕是等不到爬起来的那一天。
我们都说基金长效持有,但是如果不做基础研究,不了解基金经理的风格,那很有可能就算这支基金再能赢利,你也等不到赚钱那天就匆匆离场。
人,任何时候都只能赚认知范围内的钱,适用于所有投资。
NO.3|叁
18姨的第三个感受就是,投资一个目标,除了看标的的盈利能力之外,还要看他的护城河有多深。
前阵子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产业链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虽然以前欧菲光在A股算得上是一家盈利水平较强,但是被苹果一脚踢开让大家看到其可替代性实在太强。
许多人觉得小米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远不如华为,小米为什么敢做汽车呢?
但从发布会来看,小米造车除了有钱任性之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生态圈有足够的信心。从个人终端、智能穿戴,智能办公、智能出行…
这是小米区别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的地方,那就是产品生态圈,生态圈的建立会极大丰富用户体验。
培养用户习惯,把用户圈在生态圈内。小米有米粉,华为有花粉,但鲜少有其他粉,因为华为和小米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态圈。
回顾苹果过去十几年的历程,以及一飞冲天的登顶,除了过往十几年不断的硬件创新外,音乐内容和APP开发商的构建的苹果生态圈才是其过往最强的市场护城河。
正式因为强大的智能生态圈,建立了比较深的护城河,小米才有底气踏足从没涉足的汽车领域。
PS.
再说句题外话,小米的LOGO变了,新LOGO由无印良品的首席设计师原研哉抄刀,耗时三年设计完成。
18姨和吃瓜群众一样一脸懵逼,这不就是变圆滑了的小米吗?看不出什么区别啊。
雷总也说了,原来他也一脸懵逼,但是听完大师的解释,顿时感觉妙用无穷。
可他说破天还是差不多啊~
有时候会做创意不算牛逼,能把创意说清楚才算牛逼。
这才是躺着把钱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