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已经踏上了四十岁的征程,稳稳的向着老年大军进发。
也许也是经历的世事较多,身边每有独生子女的家庭,我就像个爱唠叨的老婆婆一样,耐心的劝告他们再生一个,一来,给孩子减负,当我们年老体衰的时候,两个孩子照顾起来负担小些。二来,有一个兄弟姐妹,互相有个照应。可惜的是,有好多人,都舒适惯了,养一个孩子太累,不想再增加负担。
也有好多人,因为自己小的时候,兄弟姐妹多,生活贫困,好吃的不够吃,好玩的基本没有,吃了太多的苦,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小时候一样,为了一口吃的,兄弟姐妹打仗。可是他们没有想过,现在的生活如此丰富,一口吃喝对于孩子们已不放在眼里。等他们想通了,意识到了,已经迟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人口最多的一代,现在是社会的人口红利,将来也是社会的人口累赘。等我们老了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未富先老。靠国家,养老基金不足,年轻人少,缴费金额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靠个人,两个年轻小夫妻,抚养至少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不说挣的工资,是不是能够足额支付得了老人孩子生病及等等一切不可预知的意外。且说如生病等等外出需要陪伴的时候,是不是能够随时在身边。如果不幸有两个老人同时病倒,这小两口就是脚后跟跑到朝前,也必定是照顾不过来的。也肯定有人要说,可以雇保姆或者护工啊!是的,原则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必须小夫妻两收入够高,再一个就是老人有足够的养老金支付。到了那时年轻人数量减少,就业压力相对较低,富余劳动力少,而且在现在这个社会长大的孩子,都是父母及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在蜜罐子了长大的,长大以后是否愿意干这个又苦又累的工作?就算有,我估计也不会多。
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首先要做好三点准备:
一、要坚强,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不要时时想着,我现在对我的孩子尽心竭力,将来也期望我的孩子,在我年老体衰的时候,尽心竭力的对我好。我要说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将来也有他们的孩子,有他们的家庭,有他们的工作,有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苦累要比我们这一代人大的多。
二、锻炼好身体,有个好身体,才是真正的本钱。少生病,少拖累孩子们。不要说我有钱,有医保。有钱有医保,还要得有人跑腿替你花才行啊!有个好的身体,自己不受罪,孩子不受累!等我们退休的时候,还可以有体力、有能力,出去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努力赚钱,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金钱会贬值会缩水,但是在不发生战乱的情况下,金钱还是最忠实的生活保障。可以让你的生活有质量,有尊严。不要叫苦,不要叫累,我们这些普通人,穷尽一生所积攒的财富并不多,到老的时候,也差不多消耗殆尽了。只有一少部分人,才可以把财富留给下一代。不要抱怨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你付出了多少幸苦,花费了多少金钱,花费到孩子身上,就像是到银行买了理财产品,运气好的时候,回报要比投入大的多。花费到老人身上,是支付前期收入的本金和利息。
我经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我们不是最先老的那一代人,我们还可以从容的做些准备。
那些比我们大一辈的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现在国家号召“城市化”,是的,城市化可以集中好的教学条件、医疗设施、好的交通条件,和公共设施。现在的年轻人也非常向往城市的生活,集中供热的暖气房,交通便利的生活条件,就近的上学和就医条件,等等。
而由此带来的阵痛是,城市化的前提还是要有钱,有钱才可以买房,往往是举一家老小两代人之力,才可以在边缘城市买一套小房子,往往仅仅可以入住一家三四口。老人们就自然而然的留在了农村。这还是最好的,大多的农民工都是租房居住,在努力为攒足买房的钱而奋斗着,他们的将来也一定不会回到农村。现在农村里留守的老人,就成了最后的一代农民。
我们前几天下乡进行“两节”慰问,走了两个村子,情形差不多。村里最年轻的人,都有五六十岁了,往下的年轻人一个都没有。
我们先到村委会,然后通过村长通知,需要慰问的贫困户,虽然我们手里也有名册,但是流程还是要走的。家家都有手机,一会儿就都通知到了。
村子不大,约莫十几分钟,人们都陆陆续续到了,都是清一色的老人家。我们说明来意,老人们也很高兴。我拿出花名表,让老人家们签字。我们的慰问品其中有大袋子的白面,看着这些老人家,我非常担心他们怎么搬回家里。老人家们都说能背的动,秋天里打的粮食,一袋子比这一袋白面重,还要背的,这不算什么。直至一位七十七岁的老婆婆一下子就背了起来,非常轻松的就回去了,我才真的相信了。
可悲的是,就这十几二十位老人家,也并不团结,等在一旁看那位八十三岁高龄的老人家,如何往家里般,我不由的心下切切,这就是人性,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一样,最后我们领导和司机给老人家般回去了。
我想这些老人,就是现在由于社会变革,进入老龄社会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