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我之所以为我,不过是一堆肉、一口气和一股控制一切的理性。...... 要像一个垂死的人一般,轻视那肉体:那不过是一汪子血,几根骨头,神经和血管组成的网架。再看看那一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空气而已,还不是固定的一口气,每分钟都要呼出去,再吸进来。剩下来的是理想。要这样想:你是个老年人了;不要再做奴隶,不要再做被各种私欲所牵扯的傀儡;不要再令他怨恨现实的命运,并且恐惧未来的命运。
因为一个人如何被夺去他所谓能占有的东西呢?
要记取,一切事物均取决于我们的看法。
一个人的灵魂之堕落,莫过于把自己尽量地变成为宇宙的赘瘤。对任何发生的事情抱怨,便是对于自然的叛变,因为一切的事物都不过是自然的某一部分而已。另一堕落之道便是,对于某人加以嫉视,甚至意欲加害于他,许多愤怒的人便往往如是。第三个堕落之道便是被享乐或苦痛所征服。第四便是戴假面具,在言行上虚伪无诚。第五,行为或意向漫无目标,对任何事都掉以轻心不加考虑,殊不知最琐细的事也应顾虑到其结果。有理性的人应以服从那最原始的组织形式——即宇宙之理性与法则为其终极之目标。
卷三
不要浪费你的残生去空想别人的事,除非你能把那些空想联系到共同的目标上去。因为那实在是耽误了你做别的事情。如果你竟空想某某人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说的是什么,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打算的是什么,以及其他类似的事情,凡此皆足以把你卷走,使你不能专心守护你的主宰的理性。所以我们应该排除我们思想连锁中漫无目标的无益的部分,过分好奇与怀有恶意的部分尤宜摈斥,一个人应该习惯于只思索一种事,一旦有人问起“你心里想些什么?”你便能立刻坦白回答“我想的是这个或那个”;你的回答要立刻能表明你的内心是单纯的、和善的,不失人群一份子的身份,没有一点享乐欲纵欲的遐想,没有任没有任何争胜、嫉妒、猜疑、或任何羞于自承的念头。
凡有所为,不要出于违心、自私、轻率、强勉。不要用太好看的服装打扮你的思想。不要太多话,亦不要多管闲事。
摆出一副欢喜的面孔,不需求外来的帮助,也不需求别人所能给你的安宁。
自己站起来,不要别人扶起来。
卷四
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净——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所谓宁静亦即是有条不紊之谓。
是不是肉体方面的苦恼总是抓住你不放呢?你要这样想,人的心灵一旦收敛起来并且发现其力量之所在。便于实际生活中的顺利与坎坷全无关系。还有想想你所听到过的,与服膺过的有关快乐与苦痛的种种道理。
是不是那个无聊的东西——名誉,使你不能忘怀呢?试看,一切东西多么快地就被就全被遗忘,过去与未来是什么样的一片空虚,赞美之词是何等的虚妄,对我们恭维的人是如何的善变与缺乏判断,这一切活动的场所又是如何的狭小偏隘。整个的大地不过是一个点,我们走动的地方更是何等渺小的一个角落,其中能容得多少人,称赞你的人又是何等样的人!
第一,客观的事物并不能涉及灵魂,只是在外面静止着;烦扰皆由内心而起。第二,眼见的世界瞬息万变,然后趋于消灭;要不断的想念你自己亲见的有多少事物在变。“宇宙即变化,人生即主观。”
铲除“我是受了伤害”的观念,受伤害的感觉立刻就消灭了;铲除那感觉,伤害立刻也就消灭了。
你随时要有两种准备:一个是随时准备只是遵照那统摄一切的理性之吩咐,去做于人类有益之事;另一个是,准备随时改变你的主张,如果有人纠正你使你免于虚妄。不过此种改变必须是以其确属正当或对公众有益为基础,并须以此为唯一之基础,不可仅凭一时高兴或出于沽名钓誉的动机。
你有理性吗?我有。那么为什么不用它呢?因为一旦理性发挥他的力量,你还能更需要什么别的东西?
哲学家说过,“如果你想要心中宁静,少做事”。...... 我们的言与行,十有八九都是不必须的,如果一个人知所节制,当可得较多的闲暇,较少的烦恼。所以遇有机会不要忘记问你自己:“这是不是不必须的事情之一?”但是我们不仅要减少动作,不必需的思想也要删灭,因为减少妄念,不必需的动作也就无自而生。
你已经考虑过那一面了?现在看看这一面!不要自寻烦恼;要努力做到简朴。有一个人做错事了么,那只是害了他自己。你遭遇到什么事了吗?那很好,每一桩遭遇都是自始为你编排的,那是整个宇宙中分给你的一份。总而言之,人生是短暂的。要以正确的理性及公道来享受这现在。在松弛的时候不可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