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西藏梦。在晨曦中醒来,去香雾缭绕的经殿中,听诵经的真言;去摇动所有的经筒,听一宿的梵音;去走在蓝天白云下,看牛羊成群、雪山巍巍;去转山转水转佛塔.....
天地浩瀚、现实太喧嚣,西藏成了好多人心中的净土。
为了探索、证明、自由、找回自我。甚至有时候是某种连自己也说不明的情愫。好多人心心念念地,前赴后继,一直“在路上“。
《七十七》,就是这样一部“在路上“的电影
电影改编自小说《北方的空地》,是以作者杨柳松77天独自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真实事例为蓝本创作。
羌塘,是藏语,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认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
为此片,性情女演员江一燕,愿意零片酬出演;导演赵汉唐卖掉房子,筹备资金,亲自出马,饰演男主角。
摄影组三进三出,生命禁区—世界第三极羌塘,经历了极端恶劣天气,拍摄而成,因此,我们才见到了那些藏在人群外的美景。
整个团队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动容。片中美景,也让我们大饱眼福,流连忘返。但里面的情节,缺少灵魂,缺点意思,有些不忍睹卒。
首先得吐槽下,里面的感情戏-残疾女孩蓝天与杨柳松的爱情。
蓝天的故事很励志,没看之前,我很好奇这位传奇女子,怎么克服生活障碍,怎么开车的。电影里有,但很粗糙,给的都是正面镜头。其实,细节方面的更感动人,譬如,她是怎么控制刹车和油门的,譬如她是怎么爬上轮椅的。
电影中,蓝天的出现,本意是为了体现“铁血硬汉”的柔情。为了帮蓝天完成她的梦想,杨柳松改变行程,让本来时间就很紧迫的时间更紧张了。这无疑是作死。
而电影中那句“你应该成全我死的愿望,而不是带我完成未了的心愿”就更显蓝天小家子气,还有台词“有些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又有些故作深沉。
尤其是,每次到紧急危险关头,男主角就想到和女主相处的时光。这些,在片中显得太过刻意了。
再吐槽下,男主角独自在无人区的历险。
与狼对峙、被牦牛追赶、被卷入洪流、从龙卷风下逃出升天.....
如此多“找虐”的场景,确实很燃,让人肾上腺素飚起,但里面场景又有些交代的不清不楚。
譬如狼的前后围攻,那帐篷就那么结实,怎么就是抓不烂?而且,男主居然在狼的夹击下,安然睡过去了(你就是拍成昏过去,也好说一些)?
譬如前一秒还是被洪流卷的四肢乱抓,后一秒就是在洪流中扛着车,艰难前进。我去,中间环节呢?
譬如小狼的出现,太突兀了,那凶猛的积雪性融水,居然半天没淹没那片洼地,而男主在艰难到达高地后,居然还能有时间经过挣扎,回头去救它?
譬如,后面几天,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在晚间温度达-10℃至-25℃的地方过夜?男主还能坚强挺过几天。
导演,你确定,你不是在扯犊子?
总之,导演太过贪心,添加的元素太多,要表达的内容也太混乱。
对自由和自我的追寻,人与自然的对抗,人性与狼性的较量,爱情与梦想的追逐......好像都是,又好像都只是蜻蜓点水。
这让我想起了《可可西里》,其中有一幕,刘栋被流沙活埋的场景,多少年来让我记忆深刻。
这部片子中人在自然绝境中的挣扎,人与自然的抗争,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其入木三分的刻画,厚重感很强。
让多少人,多少年,念念不忘。
有些人,把《七十七》比作“荒野版”的《少年pi》,我觉得盛誉太过。
荒野的渲染、以及对江一燕零片酬出演的过度宣传,都难以掩饰电影的苍白。
纪录片、爱情片、探险片?
最后,可能导演都不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
凭借一腔热血拍出来的片子,我只能说,勇气可嘉,再接再厉,我看好、支持你哦!
从2011年的《转山》到如今的《七十七》,这种户外冒险题材的中国电影,毕竟还是太少,一出来,就各种吹捧,粉饰。但实际质量,良莠不齐。这条路上,中国电影任重而道远,仍需有更多人去探索尝试!
只希望,导演们少点贪心,多点耐心,静下心思。好好探索,拍摄出一些真正像样的好电影。少用噱头,多用质量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