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外求。求氛围,求气氛,求茶之名山名枞。
而习茶,则是求己。求己心无他事,澄明如镜。
喝茶,自然得先叩问茶之优劣,气韵之长短。再具体一点,要叩问其茶采之何山何谷,其树或向阳或背阴,茶采于清明或是谷雨。
武夷山岩茶,必须首推牛肉。寻茶西湖,龙井必问狮峰。而到了云南境内,无论如何不得不提老班章,冰岛,昔归。
茶叶的加工也很重要。经何人炮制,采摘萎凋炒制,每步都很重要。
这些茶叶辗转入手。开启了口舌之旅。茶艺师冲泡手法如何,杯盏品质色泽如何,银壶铁壶侍水,木炭竹炭橄榄炭烹水,紫砂名壶侍茶,请时令鲜花、沉香、古画入局,佐以古琴曲,悠扬不绝于耳,方是饮茶四雅了。
茶艺师必着茶服,衣袂飘飘。青发挽起簪于脑后,眉不描而黛,唇不抹而朱。其气清雅胜兰,其质沉静如水。
我曾经在济南某茶会,偶遇雍正年份的胭脂红水盂,其色鲜而不艳,含蓄内敛,望之不俗。问询,茶主人告知。如是一件器皿,旁若无人置于茶席之上,似锦衣夜行,无意窥到,实在闪到我的眼。
今时今日,而那场茶如何,我现在已不大记得。
而习茶伊始,才开始懂得习茶,其实是从要求自我内心平静开始的。心浮茶汤浊,气躁茶汤燥,舌尖发干。心有所思,茶味清苦。心思飘乎,茶汤色则似雾,混混沌沌,味同嚼蜡。
一期一会。当时当下这盏茶,是一种味道。换一个时间,茶是另外一种味道。茶仍是那个茶,你不再是那个你。月亮阴晴圆缺,初一十五不同,人的心境如是。
泡茶那刻天气阴暗,殷勤的沸水也很难唤醒香气。就是生普,也香气迷离,若有若无,茶汤也似多云的天气,无香无味,无苦无涩,雾腾腾。
泡茶宜晴天,茶汤里喝得出阳光的味道。
2017年2月份,在智默堂总部参加中日韩三国茶会。我起得早,八点钟到店里,茶艺师清洗打扫。
那天我心思无杂,前晚睡得好,小果不哭不闹,连脸蛋上多天不退的湿疹也退了。我起床的时候,他跟我的母亲睡得很香。院子里玉兰们开花了,很春天的感觉。遥远濮阳,滴水成冰,呵气成云,仍旧是冬天的气象。还有些花树,开得热闹,我叫不出名字。
我自己泡了道天山荒印,其味清甜,其气清雅,阳光如泉,打湿的浅黄的茶席。三盏五盏,肌肤清,通仙灵。方知古诗所言不虚。
而多年的问茶之旅,困顿过,迷茫过,就在那瞬,一切释然。
因为,在茶里,我邂逅到了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