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流浪地球》我在想啊,这几十年以后,讲起中国电影史,它绝对是避不开的一部作品,毕竟,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纪元。也许在科幻部分还不够硬核,在叙事方式上还可以更加巧妙,但《流浪地球》至少有两个方面做的比中国电影史上的其他作品都要好:
第一是世界观的构建上,也就是故事的背景设定,这一点除了描述现实生活故事不那么重要外,其余架空,虚幻的题材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欧美科幻和魔幻作品为什么能被中国观众接受,就是因为在电影世界观的构设上非常用心。在《流浪地球》前无硬核科幻作品,但“玄幻”作品还是有的,然鹅,这些个作品大多讲着讲着就变成了一群仙人谈恋爱的故事,结果自然是只能引起观众的极度不适。《流浪地球》就做的好啊,即便不是完美,但这能给后来者指路啊,到了2029,2039,再拍摄科幻,玄幻题材影视作品,起码不能比《流浪地球》差对不对,差了谁还看啊。
第二是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输出上。之所以在输出前加了交流,因为这个是以商品形式流通的,输出的方式是文明平等的,不是逼着国际友人看的,国际友人花钱看这个也是公平自愿。以前这方面中国电影是做的不好的,即便是中国票房神话《战狼二》,中国人自己看很嗨啊,但国际友人理解不了,而比较文艺一些的片子,门槛又太高,国际友人还是理解不了。这一点《流浪地球》做的是不错的,有核心价值观,而且用尽可能“普世”的方式给讲出来了,什么是《流浪地球》的核心价值,就是“家园”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说国际友人,特别是西方人不懂,而是他们并不习惯。西方文明是由游牧文明发展而来的,而东方主要是农耕文明发展而来,彼此本来没什么高下,但偏偏有一些屁股歪了的人加工打包,把游牧文明包装成“蔚蓝文明”,把农耕文明包装成“黄土文明”,然后说海洋宽广,开放,黄土地闭塞,守旧。但游牧文明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人的祖宗一直是在掠夺,和它们喂的牲口一样一样的,吃光一片草地,换一片就行了。带着地球逃难这种设定,他们未必能理解的了,更别说这要花2500年时间,就像领我进电影坑的小伙伴说的“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们怎么能看得懂”,他们发现一个地方不适宜居住,首先想的是搬家,不会想着费力气去改造的嘛。不过我觉得《流浪地球》这点做的还好啊,从强调东西方都能理解的家庭观念开始:“今天是农历新年,要回家”,“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说能看到木星你就回来了”,“最后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度过”,慢慢的讲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完成了价值观的输出,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把观点讲透,然后再升华,不用心真的做不到啊。
最后,我想说吴京真的是个牛逼的投资方,不能单纯的说他是“票房锦鲤”,成功是必然的,人家顾大体,识大局,顺大势,屁股歪了的人也好,什么PTSD患者也好,唱衰是没用的。“《流浪地球》叫好又叫座说明什么?”——说明只要用心拍电影就能卖得好,而且还有人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