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高考的三天,我已经不记得那些挥汗如雨的答题瞬间,题目也忘记得七七八八。只依稀记得语数英一直以来是我的强项,所以三科考试我都发挥正常。唯有最后一科理科综合,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考砸了。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去吃了一碗砂锅粉,12块钱一碗,比较奢侈的享受。她纯粹是为了庆祝自己终于结束三年来苦行僧的生活,而我则在冥冥之中感觉,我的苦日子刚刚到来。
那一年是我们那个市最后一年估分填志愿,我估了500分,最后成绩出来和估的分数相差不多,超出二本40分,没有上重本线。随后就是填志愿,等录取通知书。当二本院校录取结束的时候,我打了一个电话查询录取结果。挂完电话我放声大哭,因为没有一个学校录取了我。
心如死灰,这样的打击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我完全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平时极好面子的我第一次面临着各种眼神。我的父母同样备受煎熬,“你家萍考上哪里了?肯定是清华北大这些好学校”“你家萍初中时成绩那么好,自己考上一中的,高考肯定很厉害,最后选哪个学校读啊?”……妈妈觉得我没考上任何学校这件事相当丢人,面对亲朋好友的提问,她不愿说出这样的结果—昔日曾经是她的骄傲的女儿没有考上大学。所以渐渐她不出门去了。回来看着我,她一次次问我:“当初你是第一名的成绩上的一中,现在三年过去了,你竟然没有考上一个大学!你这三年在做什么?丢死人了!”每到这种时候我就在内心里问我自己我这三年都做什么了?我这三年过得很痛苦。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去上课,作为一个农村去的孩子,周围的同学穿着时髦地走进教室,我只孤零零一人在教室的角落坐下,我像是一个丑小鸭,和周围相谈甚欢的同学们格格不入,心里第一次生出一种自卑。在我初中的学校,我和同学穿的差不多,我的成绩也最好,一直以来自信的自己开始发现和同学的差距。这种不来自成绩的差距有时候真的会让人透不过气来。没处去说,父母一直告诉我:你只管好好学习,不要和同学比较吃穿。可是每天见到教室的同学,我真心觉得自己不该出现在教室。这样我熬过了三年,不够努力,不够一心一意的三年学习。所以成绩不够好在我意料之中,可是落榜却在我意料之外!
每天,面对妈妈的提问和质疑,我选择沉默,妈妈不在我旁边自己就默默地看《红楼梦》,唯有在书中的世界我能稍微放松自己绷紧的那根弦。每一天最盼望就是天黑,这样我就可以睡觉,啥也不用去想。这两个月考上大学的同学们都去各地玩儿去了,或者在家准备着开学需要的各种东西。大家满满的幸福感。他们也组织了同学聚会,可我不敢去。不敢面对他们的提问和同情的眼神。
这样一天一天终于熬过了两个月。高四开学的那天妈妈拿着我的行李,拎上我,我们再次走回我的高中去开始我的高四生活。
高四的生活和高三无异,但是压力比高三大了不止几倍。怕自己再考不上,怕自己这个题不会那个题做不了。最怕的还是家人那种失望的眼神。所以后来姐姐寄来了她的手机,让我随时可以联系她诉苦。而我每一次给她打电话一定会走到操场上,然后放声大哭,说我受不了了。这部手机就组成了我整个高四生活的重要部分。
2005年我去参加高考,这一次我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了,考完以后我感觉应该600分以上,我的预感真的是很准,出来的分数差不多。最后因为填志愿的问题我只上了一个二本学校。心中很遗憾,但是也庆幸这不开心的4年生活终于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