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是龙应台所著的一篇散文集,包含了父母,兄弟,故乡多种感情,其中以描写父母子女之间的<目送>最为出名。书中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读到这里,瞬间泪目。
想起了我在家乡的父母亲,印象中父亲总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贤惠的母亲根据天气时节做好了饭菜,父亲快到楼下时就把饭菜端到茶几上,摆好碗筷,倒一小杯父亲的酒,等到父亲开门回家,我们便可以开饭了。父亲下班了总是很累,和母亲说几句工作的事,便打开电视看新闻,母亲总是强势的,说话大嗓门,小时候我和母亲之间总是吵闹,结局一般是双双哭泣,父亲作为调节使,又让我们重归于好。勤劳的父亲和持家的母亲,为我建筑了一个无忧无虑,充满爱的童年,让我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读书,其他一应不让我问。父母也总是和谐的,偶有龃龉,但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互相扶持,便成了这一路上陪伴最久的光。
大概是上高中,学业繁重,我变得不爱说话,后来母亲说起,在巷子口等我放学,一看到我到楼下了,便起身再不多说一句话,哪怕是问我我没有回答,也不再多问了,生怕我不高兴,像一只惊弓之鸟。后来我回忆起,大概是那个时候,我和父母的角色在悄然转变,他们慢慢像小孩了,我慢慢像大人了,只是那个时候的我没有意识到。后来上大学,各种诈骗多起来了,父母担心我在学校被欺负,我担心父母被骗,每周一个视频电话,闲聊家常,父母对于家庭上的决定,会特意问我意见,会根据我的意见安排家庭生活。有时候碰到他们特别拿不准的,我在母亲眼里看到了迷茫,迟疑,无措,像个站在路边等待亲人的小孩;父亲变得像唐僧,生活工作事无巨细,一一给我交待,哪怕隔三差五都在打电话,也都还是老生常谈,会关心我秋冬穿没穿秋裤,和同事关系处得好不好,开车技术有没有长进,我称呼他为 “老外婆”。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站出来,为他们搭建一个,就像小时候他们给予我的一个充满爱与保护的,遮挡生活风雨的温暖的巢。
可父母到现在,也总说让我不要担心家里的事,让我好好工作,虽然他们不懂我的工作,可也总愿意听我的吐槽。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家里总是报喜不报忧,后来我发现,让渐渐年迈的父母,还能参与我现在的生活,找到作为父母的成就感,他们似乎更高兴,于是我开始吐槽,撒娇,不再是铜墙铁壁的样子,我想在他们心中,我也还是那个哭哭闹闹的小女孩。
父母的恩情,此生太重,三言两语无法承载,愿父母安康,晚年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