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又把张猛导演的《钢的琴》和《阳台上》撸了一遍,在这之前,我学了一个小时的英语,后脑勺发紧,眼睛干涩睁不开,看了以上两个电影——之前看过,拖着看一些情节——脑瓜仁不疼了,精神也抖擞了。还欢快的来写文。
好演员就是好演员,好电影就是好电影,好导演就是好导演,第二遍看时,又能看出一些新的东西,感动,搞笑,笑声带泪,张猛导演的风格,我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词:小人物、落寞、时代、怪诞、黑色幽默。连接起来就是,讲述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落寞、寂寥、伤痛,用黑色幽默加点怪诞的方式,怪诞包括言行的怪诞和场景的怪诞。在这种讲述之下,电影特别耐看,往往一遍不够看,看不懂的说,讲的啥,这点破事,有什么好说的,看懂了的人说,把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命运讲透了,小人物的悲喜,小人物的活法,就像一只蟑螂一样,坚强又荒唐。我觉得,我是看懂的人之一,看我这些电影,我的压力似乎瞬间减轻了许多,这世界原来有这么些小人物,过的不开心,但依然向往美好,过的很不爽,但依然笑中带泪的往前行,我看着他们前行,我也不觉得累了,好像有了同路人。
说道“含泪的微笑”,不得不提大学时代,我最喜欢的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的《扫烟囱小孩的礼赞》,在我大学时,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我一直把它续借到大学毕业,泛黄的纸张,被我翻成一卷海菜。宿友不解,“这有啥好看的。”随手翻了两页,又扔给我。
说到这,我又想吐槽一下我迷惑的事情了,任晓雯是多么好的作家啊,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发现呢,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我还没有成熟到与她相遇的年纪,如果在两年前,我看到她的小说《阳台上》,我也不会觉得好,正是因为,这两年我的成长,我能读懂她,她才适时的走进我的视野,成为我写作的方向。正还正有点像爱情,在合适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才会惺惺相惜。
另外我还提说的是这两部电影中的两个配角演的太精彩了,没有这两个配角,电影很难成立。尤其是《阳台上》中的沈重,一头红毛,说话有点东北腔,台词看似随意,其实一句废话都没有,句句铿锵,句句打在点上。在东方皇帝上唱《浪子心声》,又在那里和小严约会,在厕所里一起看对面张珊珊,后来又在厕所里打起来,骑摩托车在空旷的隧道里怒喊,偷带小孩妇女的钱包。这些细节安排的看似随意,都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小人物的彷徨、迷惘,还有小人物自身的局限。感情拿捏的很好,不是一味的歌颂,而是冷静的呈现。
这么好的作家,这么好的书,在当当网,销量却不好,微博粉丝也才24万,还不如一个发八卦新闻的小屁孩。真的是,替她感到不公,好的东西,尤其是艺术,似乎都有这么个命运,需要时间,来让它们被知道,然后才能长久的长久的流传下去,比如,卡夫卡,比如卡佛,比如梵高。这么一想,我也就释怀了,好歹她还出书了,还得了矛盾文学新人奖,说明,主流媒体是承认她的,这一点还是很让我欣慰的,只怪那些读小说的人,不识货喽。《好人宋没用》已经看一半了,三年来看过的最好看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