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好今天一起打扫卫生的,可是到了今早,孩子和爸爸依旧睡懒觉,爸爸后来醒来了接着躺床刷。
9:30妈妈叫孩子起床,“童,起来了,你昨天答应妈妈一起打扫卫生的。”
“嗯……”孩子睡得很死,眼睛都不睁开下。一直到十点妈妈又去叫还是不起来。
叫爸爸起床,他笑眯眯地嘴里答应着,身体却是没有挪动。
妈妈感受自己内在有怒火在升起,脑袋开始出现抱怨的声音——
“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干家务,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吗?”抱怨在说。
“既然你们都无所谓干不干净,我也无所谓……”气愤在说。
……
看着那些负面情绪的不停地涌动,嘴巴忍不住地叨叨,意识到了。不禁问自己:“这是我想要的目的吗?”“不,不是的。”我想要的是他们的合作,想要的是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对着他们抱怨、发火、生气,甚至说抱怨的话,没有任何益处,甚至祸众口出,口不择言,只会让对方伤得更深,不仅弄得双方都不愉快,目的也没有达成,关系弄得更糟。
“反正十几年都一个人做了,现在多做一点又如何呢?”自我安慰说。
这时,脑海里出现了无私奉献的公公的身影,他总是默默地为孩子做一切的事,从不在孩子面前抱怨、说三道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良好的榜样。妈妈想:为什么我做不到呢?这么计较?或许我需要做的多一些等待。当这么想的时候,怒气、抱怨等不良情绪慢慢地消散,看着屋里的一切,脑袋在想:“我留点什么给他们做?”这时爸爸起来了,去叫孩子起床,孩子磨磨叽叽地。
爸爸过来帮忙了,妈妈分配他卸下窗帘……
孩子起来了,妈妈安排他拆沙发垫套……
看得出来孩子的起床气已要过去,很愉快地参与其中。一家人一起做家务,妈妈拆下大厅灯罩,爸爸洗,孩子擦,然后再装回去。
“有你们帮忙,洗灯罩快多了。”妈妈欣慰地说。
“对,大家一起合作,真的快了许多。"爸爸附和着。
“还有地板没有扫……”妈妈说道。
“我来扫。”爸爸立即领命。
妈妈听了好开心。
妈妈发现自己还是有一点点进步的,对于情绪的调节转换比以前快了许多,转念、放下,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行,不做情绪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