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期间,我认识的一个做自媒体的小姑娘从上海回到家里的郊县。
多年不见,亲戚朋友们自然要来循例问一问:做什么的?赚多少钱?买房了没?
姑娘所在的自媒体很有名,但怕同乡不理解,就简单地说在公司做事。工资方面,更是保守地说了个上万块。
结果让她哭笑不得的是,同乡们纷纷痛心疾首地劝解她:“女孩子家家的,什么是能干的,什么是不能干,心里都要清楚,别在外面丢父母的脸。”
父母则是既担忧,又不愿意戳破:“要是缺钱了,就回家来拿,别在外面老给人占便宜。”
她这才意识到,亲戚朋友在私下里都以为她从事了色情行业。
他们觉得一个没什么学历加持的女孩子,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规行矩步地做事,能够赚到万把块钱的唯一途径就是从事色情工作。
她把这段经历发在朋友圈里,引起了我们一个共同好友的共鸣。
那个姑娘,也来自某个北方的县城,现在在北京从事出版行业。
从小到大,她见过的所有的人群几乎家境都优于她、眼界都大过她。因为这种匮乏,导致她常常因目光短浅自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崇拜。
可她恰好是个情感高敏感体质的人,具有超人的自省能力。别人的一句无心建议,在她的耳畔会自然转化为“我错了”“是我不够了解”“是我不够优秀”。
她来到北京的目的,是想从贫瘠土壤里挣扎着爬出来。可当她想做一个决定时,来自家庭的声音都告诉她“你肯定会失败”。然后踩着她的脚,强迫她回去。
他的父母最常对她说的话就是,“你为什么不能像xxx那样”。
可是父母口中的xxx又在干嘛呢?她不过是嫁了一个条件只好一点点的男人,早早地生了一个孩子,不工作,每天带着孩子团团转。
姑娘咬咬牙,哪怕一直承受着非议也朝着自己想走的路去了。几年之后,收获颇丰,不仅有了自己策划的畅销书、升了工资,还交到了一群soul mate式的作者好友。
总有人反对你,告诉你:你活出界了。
而这个“界”是主观的。有可能你的“出界”,只是活出了他的眼界、心界而已。
读书的时候,我们和喜欢的人拉帮结派,和相处愉快的人共同生活。成年之后,我们为求客观,开始倾听所有人的意见。
我们学会了很多文绉绉的词儿,像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其实并没经验告诉我们,忠言不能顺耳、好药不能有糖衣。
我觉得人类社会所讨论的“成熟”,其中的一部分或许在人性上应该被划归入幼稚。
我们总以为长大之后的“兼听则明”才是成熟。但每个人虽然有两只耳朵,能倾听万种声音,最终却只能执行其中一种。
反对的声音显然更刺耳、更有煽动力,就像突然窜起来的小火苗。人人急于灭火,支持你的声音反而因其柔软沉静,而隐没于茫茫人海中,视所不能及。
你为什么把自己的世界拱手让给反对你的人,而不把你的世界交给支持你的人?
前几天,我在咖啡厅里写稿,隔壁有一桌很聒噪,一度让我以为是在争执。
女孩加盟了一家最近很红火的连锁店,周围两个亲戚在劝她关店。
“你们都是假象?利润超过这个值肯定是骗人的?”
“有人在后面操盘,你和那些被骗的人是如出一辙。”
小姑娘不知道怎么辩驳,只能一直提高音量:“可是我现在的销售额确实很好啊!”
我远远听着都为她着急:你怎么不想想,那些反对你的人,其实从来没有尝试过走另一条路。如果他有那样的想法,或许早已经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
如果想要听建议,你就应该去找那些已经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的人。他们才是你人生的最佳导师。
刨除时势利人的因素,他们一定留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助你达成想要的生活。
对于二十几岁的你来说,那一份倔强已经是你唯一的资本了。
你一定听过小猴子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的故事,可你本就是两手空空的小猴子,还怕丢掉什么呢。
要做的不过是找到那些支持你的声音,并循着他们的指向走下去。